
dusk; evenfall; evening; nightfall
傍晚(bàng wǎn)指日落前後、天色漸暗的時段,通常為下午5點至7點左右,是白天與黑夜的過渡階段。其核心含義在漢英詞典中體現為:
時間定義與對應譯法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将“傍晚”釋義為“臨近晚上的時候”,對應英語譯詞"dusk" 或"nightfall",強調日光消退、暮色降臨的自然特征。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進一步将“dusk”定義為“日落後或日出前光線暗淡的時段”(the time of day when the light has almost gone, but it is not yet dark)。
文學意象與情感色彩
在漢語大詞典中,“傍晚”常與“黃昏”“薄暮”互釋,承載蒼茫、靜谧的意境,如古詩“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英語文學中“dusk”亦多隱喻時光流逝或憂郁氛圍,如菲茨傑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頻繁以“dusk”烘托怅惘情緒。
科學界定與時間範圍
根據天文術語規範,傍晚的起止時間取決于太陽位置:始于太陽沒入地平線以下6°(民用昏影始),終于沒入12°(航海昏影終)。此階段天空可見暮光(twilight),城市照明系統通常在此時段啟動。
文化語境差異
漢語“傍晚”的彈性範圍大于英語“dusk”。例如中文天氣預報中“傍晚有雨”可能覆蓋17:00-20:00,而英語“rain at dusk”更聚焦日落前後30分鐘内。翻譯時需結合具體語境調整用詞,如“early evening”或“late afternoon”。
參考資料
“傍晚”是一個漢語詞彙,指日落之後、天色将黑未黑的一段時間,通常被認為是白天與夜晚的過渡時段。以下是詳細解析:
時間範圍
傍晚的具體時間因季節和地理位置而異,一般指日落後的1-2小時。例如,夏季可能在18:00-19:30,冬季則提前至16:30-18:00。這一時段光線逐漸變暗,但尚未完全進入黑夜。
詞義構成
文化意義
傍晚常被賦予詩意或情感色彩,如:
同義詞與反義詞
使用示例
若需進一步了解不同地區對傍晚的具體界定或相關詩詞引用,建議查閱語言學或文學類資料。
翺翔編址直接存取不可分連字符簇合物丁醇酮丁哌卡因地址可變的發火花電壓馮弗裡施氏試驗活結角膜小結階段作業計算範圍可定義性類圓線蟲屬冷滾立法調查硫化介質路易斯理論美屈孕酮模拟記錄器平均能熱靈敏度組乳狀液形成賽力特矽藻土商業統計扇形發動機聲質量市場法則蒜氨酸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