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循环。《吕氏春秋·圜道》:“令出於主口,官职受而行之,日夜不休,宣通下究,瀸於民心,遂於四方,还周復归,至於主所,圜道也。”
(2).四周,周围。 唐 张甫 《花萼楼赋》:“躋攀初极,眺览还周。”
“还周”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循环
指事物周而复始的运转或回归原点的过程。这一含义源自《吕氏春秋·圜道》,其中提到政令从君主发出后,经过执行最终又回到君主手中,体现了“圜道”(循环之道)的哲学思想。
周围、四周
表示某一范围的周边区域。例如唐代张甫的《花萼楼赋》中“跻攀初极,眺览还周”,即描写登高后环顾四周的景象。
发音差异
多数权威来源(如汉典)标注拼音为hái zhōu,但部分资料(如)将其作为成语时读作huán zhōu,解释为“回归原位或道义准则”。不过,这一用法在古籍中较少见,可能属于现代引申义。
用法示例
“还周”的核心含义是“循环”与“周围”,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古籍用例,可参考《吕氏春秋》及唐代文献。
《还周》是一个成语,意为回报恩德,施恩报德。
《还周》由「辶」和「周」两个部首组成,共包含9个笔画。
《还周》最早出自《周礼·地官司徒·大宗伯》中,原意为回报受到的恩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回报一切恩德的意思。
《还周》的繁体字为「還週」。
在古代,汉字《还周》的书写形式可能有所不同。在西汉时期流行的小篆字体中,「还」的写法类似于现代繁体字中的「還」,而「周」的写法较为简化。
1. 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和还周,不忘他人对我们的帮助。
2. 他以大义感动了我,我决定要还周他的恩情。
感恩、报德、施恩、回报
报恩、报答、报应
忘恩、辜负、恩将仇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