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奸狡的敌人。对敌方的蔑称。 宋 陆游 《送张野夫寺丞牧滁州》诗:“逋诛猾虏入槛车,北风吹乾草头血。”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论秦蜀》:“况 备 ( 刘备 )又非人望之所归, 周瑜 以梟雄目之…… 孙权 以猾虏呼之, 亮 独何见而委身焉。”
“猾虏”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uá lǔ,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指狡猾奸诈的人,尤其用于形容敌方或对手的狡诈狠毒、不择手段。该词带有明显的贬义和蔑视色彩,常作为对敌方的蔑称。
词素分解:
综合词义: 形容人行为阴险、手段毒辣,常通过欺骗或诡计达成目的。既可指具体敌人(如历史中的外族),也可泛指奸诈之徒。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出处,可参考古典文献如《辍耕录》或陆游诗作。
猾虏(huá lǔ)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由“猾”和“虏”两个字组成。
猾的部首是犬,总笔画为10。虏的部首是虍,总笔画为9。
猾虏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九年》中,原意为狡猾的人和被俘虏的人。
猾虏在繁体中的写法为“猾虜”。
根据《说文解字》记载,猾的古字形为“犭骨”,而虏的古字形为“即虍”。
他表面上很老实,实际上却非常猾虏。
猾计、猾狗、猾戏、虏掠、虏杀。
奸诈、狡诈、狡猾。
正直、诚实、忠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