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常住的意思、常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常住的解释

(1).佛教语。永存。《法华经》卷一:“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苏跋陀罗窣堵波》:“勿谓如来毕竟寂灭,法身常住。”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孔子说与楞严经合》:“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復变坏。”

(2).法无生灭变迁称作常住。 南朝 梁 沉约 《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法身与金刚齐固,常住与至理俱存。”《南齐书·顾欢传》:“此非所归,归在常住。”

(3).僧、道称寺舍、田地、什物等为常住物,简称常住。《云笈七籤》卷一二二:“道士用常住物如子孙用父母物耳,何罪之有?” 唐 冯翊 《桂苑丛谈·太尉朱崖辩狱》:“太尉 朱崖 出镇 浙 右,有 甘露 知主事者诉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隐用。”《水浒传》第六回:“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个云游和尚引着一个道人来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没的都毁坏了。” 清 钱谦益 《扬州石塔寺复雷塘田记》:“近寺有雷塘田一千二百五十五亩,寺僧开垦作常住田。”

(4).道观中的主事者。《云笈七籤》卷一二二:“尊师令其家各备香油为之焚香……常住亦为办斋食供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常住”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基本含义:长期居住;固定不变

指人或事物在某一地点长期停留、固定存在。

二、佛教术语:寺院资产与僧侣身份

在佛教语境中,“常住”具有特殊含义:

  1. 僧团共有财产: 指寺院中属于全体僧众共有的房屋、田地、粮食等资产,不可私自分配(如“常住物”)。
  2. 固定居留的僧侣: 区别于游方僧人,指长期定居于某一寺院的僧人(如“常住僧”)。

三、法律与户籍概念:常住人口

在行政与法律领域,“常住”指在某一地区持续居住达到法定时间(通常为半年以上),并作为户籍或登记管理对象的人口。

总结

“常住”的核心语义围绕“长期固定”展开,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日常指持续居住,佛教中特指寺产与定居僧侣,法律上则用于界定人口管理范畴。其释义在权威汉语工具书及专业领域文献中均有明确记载。

主要参考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网络扩展解释

“常住”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佛教术语和现代汉语用法分层次解释,具体如下:

一、佛教语境中的核心含义

  1. 永恒存在
    佛教中指超越生灭、恒常不变的法性或真理。如《法华经》提到“世间相常住”,强调佛法本质的永恒性。

  2. 寺院财产与场所
    特指僧团共有的固定资产,包括房舍、田地等不可分割的物资(称为“常住常住”),仅限同一道场僧众使用。后来直接代指出家人居住的寺院。

二、现代汉语中的扩展含义

  1. 长期居住状态
    指个人在某一地点持续居住,通常与户籍关联。例如法律条文规定“公民应在经常居住地登记为常住人口”。

  2. 社会学概念
    包含情感归属感,如“家乡是心灵的常住地”。

三、与“常驻”的对比


提示:若需了解佛教经典中的具体引用(如《长阿含经》相关内容),可查阅、9的原始文献。法律定义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别人正在浏览...

波害草稿插值法触目警心丛棘村鸡大僚悼伤玷渎电局顶脖对方蕃畿凡圣废铁風牛馬不相及缝破补绽跗面俯盼高结高世格奸攻疾防患光朗朗横霸怀觚握椠惠庄昏邪价购降谏湫隘夹壮计结谨诺讥切絶话老駞凉瓦瓦龙烛緑葵曼胡媚世谬见难忍扑卖桥堍岂能轻缓榷铁沙鈎酸迂填骨听戏頽年荼酷挖花误作非为香闺绣阁晓灵褉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