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箩兜。箩筐。土家族民歌《哭嫁歌·骂媒人》:“花言巧语你有几箩斗,不愁银钱不到手,好比我家的饿嘴狗,东头吃了西头走。”
“箩斗”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及用法如下:
竹编容器
指用竹篾编织的圆形或方底圆口的器具,主要用于盛装粮食、杂物等,与“箩筐”“箩兜”同义。例如土家族民歌中的例句:“花言巧语你有几箩斗,不愁银钱不到手。”
方言对应
在四川、重庆等地方言中,“箩斗”(或“箩兜”)是“箩筐”的俗称,常与扁担搭配使用,用于挑运粮食。
在部分地区口语中,“箩斗”偶尔被用作“屁股”的俚语表达,但此用法非正式且带有调侃色彩。
如需更完整的释义或方言用例,可参考民俗文化类资料或地方志。
《箩斗》一词是指一种用于盛装或贮存物品的器具,通常由竹子、木材等材料编制而成,外形呈圆筒状或圆锥状。箩斗在农村常被用于采摘果实、种植蔬菜以及贮存谷物等。
根据汉字的构成规则,可以将《箩斗》一词拆分为:
《箩斗》一词最早出现在《尔雅》一书中,原本用来指代一种筛谷物的器具。后来,随着社会发展,这一词汇的意义逐渐扩大,成为代指各种盛装或贮存物品的容器。
《箩斗》的繁体字形式为「籮斗」。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以《说文解字》为例:
箩:「⺮火也。从竹,落上。」
斗:「北方土来皆斗。象文:角斗分陈。从斗,豆聲。」
1. 他用箩斗采摘了一篮新鲜的葡萄。
2. 每年秋天,农民都会用箩斗将稻谷收割回家。
相关的组词有:箩筐、斗篷、竹箩、果箩等。
近义词:筐、篓、篮。
反义词:桶、盆、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