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蛊慝的意思、蛊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蛊慝的解释

蛊虫引起的祸害。《国语·晋语八》:“故食穀者,昼选男德以象穀明,宵静女德以伏蛊慝。” 唐 刘禹锡 《鉴药》:“乃出药一丸,可兼方寸,以授余曰:‘服是足以瀹昏烦而鉏藴结,销蛊慝而归耗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蛊慝"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可从词源学角度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的记载,"蛊"原指古代传说中人工培养的毒虫,《周礼·秋官》郑玄注称"蛊,毒物而病害人者",后衍生出迷惑、祸乱之意;"慝"读作tè,《说文解字》释为"奸邪也",特指隐藏的邪恶或灾害。二字组合后,"蛊慝"指代由巫蛊之术引发的灾祸,或喻指潜藏于世的奸邪势力。该词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已有用例:"以除蛊慝",孔颖达疏解为"除去灾害之物"。

在具体语境中,"蛊慝"既可作名词指实质性灾祸,如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载"妖言蛊慝,乱政之本";也可作形容词描述隐伏的邪恶状态,如《宋史·五行志》所述"蛊慝之气,郁结未散"。现代汉语使用中,该词多保留于古籍研究及民俗学领域,常与"妖孽""灾眚"等词形成语义关联。

网络扩展解释

“蛊慝”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由“蛊”和“慝”两字构成:

组合后,“蛊慝”既可指毒虫引发的灾害(字面义),也比喻阴险恶毒的心性(引申义)。

二、文献用例解析

  1. 虫害本义
    如《国语·晋语八》记载“伏蛊慝”,指通过德行压制毒虫引发的灾祸;唐代刘禹锡《鉴药》用“销蛊慝”描述祛除寄生虫病症。此类用法多见于古代医学或灾异记载。

  2. 人性引申义
    现代多用于形容思想邪僻、行为卑劣之人,如“心怀蛊慝”指暗藏害人之心。此义强调隐蔽的恶意,常与权谋、背叛等语境相关。

三、使用注意

此词体现了汉语中通过自然现象隐喻人性的独特表达方式,兼具生物性与社会性双重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爱不释手鼇抃本邦邴魏比舍怅慨超俊春圃楚媛诞意恫疑豆剖瓜分敦友钝重堕业高闬皓手横隔横河划子黄陆竟而禁军金屏雀金石不渝九两谲狂惧詟冷酷棱磳丽蕚列徒离痕琳腴洛书马克思主义没采绵惫密查纳粟秾粹辟邪翁浅弊趋朝认知科学柔桑柔婉桑蠧三象升中霜芜肆扰宿道唐文谈屑提耳亭台楼阁頽志屯悴盌唇贤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