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蛊虫引起的祸害。《国语·晋语八》:“故食穀者,昼选男德以象穀明,宵静女德以伏蛊慝。” 唐 刘禹锡 《鉴药》:“乃出药一丸,可兼方寸,以授余曰:‘服是足以瀹昏烦而鉏藴结,销蛊慝而归耗气。’”
“蛊慝”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由“蛊”和“慝”两字构成:
组合后,“蛊慝”既可指毒虫引发的灾害(字面义),也比喻阴险恶毒的心性(引申义)。
二、文献用例解析
虫害本义
如《国语·晋语八》记载“伏蛊慝”,指通过德行压制毒虫引发的灾祸;唐代刘禹锡《鉴药》用“销蛊慝”描述祛除寄生虫病症。此类用法多见于古代医学或灾异记载。
人性引申义
现代多用于形容思想邪僻、行为卑劣之人,如“心怀蛊慝”指暗藏害人之心。此义强调隐蔽的恶意,常与权谋、背叛等语境相关。
三、使用注意
此词体现了汉语中通过自然现象隐喻人性的独特表达方式,兼具生物性与社会性双重内涵。
《蛊慝》,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陷害、诱惑他人,使其陷入坏境或不幸的境地。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恶劣的手段或阴险的行为,可以作为动词或名词使用。
《蛊慝》的部首是“虍”和“心”,其中“虍”为左边的部首,表示“虎”,“心”为右边的部首,表示“心”。该词共由11画组成。
《蛊慝》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老子·庄子》一书中。其中,“蛊”指一种有毒的昆虫,可以用来诱惑或陷害别人。而“慝”表示邪恶、阴险。合起来,指用邪恶的方法陷害他人。
《蛊慝》的繁体字为「蠱慝」。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蛊字由虍旁和卧虎形声兼旁组成,意为用毒虫诱惑他人。而慝字由心旁和忒声兼旁组成,表示邪恶、险恶。
1. 他被那个心机深沉的女人蛊慝得痴迷不已。
2. 这个陷阱真是蛊慝,不小心就会中招。
诡蛊、蛊惑、诡计慝恶。
近义词:陷害、陷阱、诱惑。
反义词:善良、正直。
白兔公碧澄并行潮满丑表功纯庞答辞儋耳丹头點滴儿啼帖靊霳改步改玉感悼更箭宫酒鼓胀胀恒産横潢狐惑降出奸旗鼓建邪兼资接煞看官贶遗阔笑赖利来效蜡盘立约人乱溺蛮笺密发摩口膏舌模象苹蘩僻邪趣旨散僚沙鹿善人能受尽言烧埋钱事职四边浄搜猜随人俯仰叹涕谈訾挑大梁妄动隗台吴楚五人墓无戏想象力闲焦消荡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