贶遗的意思、贶遗的详细解释
贶遗的解释
馈赠。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 王莽 姦滑,包藏祸心,文致太平,誑眩朝野,貺遗外域,使送瑞物,岂可以此谓古皆然乎?” 唐 裴铏 《传奇·崔炜》:“遂命侍女开玉函,取珠授 煒 。 煒 载拜捧受,谓四女曰:‘ 煒 不曾朝謁皇帝,又非亲族,何遽貺遗如是?’”《新唐书·柳公权传》:“凡公卿以书貺遗,盖鉅万,而主藏奴或盗用。”
词语分解
- 贶的解释 贶 (貺) à 赠,赐:厚贶。嘉贶。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号:
- 遗的解释 遗 (遺) í 丢失:遗失。遗落。 漏掉:遗忘。遗漏。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遗。路不拾遗。 余,留:遗留。遗俗。遗闻。遗址。遗风。遗憾。遗老(a.经历世变的老人;b.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网络扩展解释
“贶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kuàng yí,其核心含义是“馈赠”或“赠予”,常用于描述正式、尊重的礼节性赠送行为。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解释:
词义解析
- 单字拆分:
- “贶”(kuàng):本义为赐予、赏赐,多用于上对下的恩惠或礼节性给予。
- “遗”(yí):此处指赠送,与“馈”同义,强调主动给予的行为。
- 合成词义:两字结合后,强调以庄重态度进行的赠予,常见于古代文献或礼仪场合。
文献用例(综合多个权威来源)
- 《抱朴子·诘鲍》(晋代葛洪):
描述王莽“贶遗外域,使送瑞物”,指其通过对外邦赠礼以营造政治声誉,体现该词隐含的权谋或外交色彩。
- 《传奇·崔炜》(唐代裴铏):
崔炜收到贵重礼物后反问:“何遽贶遗如是?”表达对意外厚赠的惊讶,突显其尊贵属性。
- 《新唐书·柳公权传》:
提到公卿以书信“贶遗”财物,说明该词也用于士大夫阶层间的礼节往来。
使用场景与辨析
- 适用语境:
- 古代官方文书、士族交往或文学作品中,表达正式赠予。
- 现代已罕用,仅见于古籍研究或仿古表达。
- 近义词:馈赠、赏赐、惠赠(但“贶遗”更强调庄重性)。
- 注意:需根据语境判断赠予双方的地位关系,可能隐含单向恩惠或双向礼节。
现代关联
当代中文中,“贶遗”已极少使用,多作为历史词汇出现在学术讨论或古文翻译中。若需现代替代词,可依场景选用“赠送”“馈赠”等。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汉典或古籍数据库(如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贶遗》的意思
《贶遗》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赐予贵重的礼物或赠送珍贵的遗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贶遗》的部首是贝部。它由9个笔画组成。
来源
《贶遗》最早出现在《左传》这部古代经典文献中,用来描述国君向臣工或宾客赐予的珍贵礼物或遗物。
繁体字
繁体字《贶遗》为「贶遺」。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在形状和结构上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从古汉字的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到《贶遗》的古代写法。然而,由于语言的流变和书法的发展,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可能会有差异。
例句
1. 国君贶遗臣下,以示表彰和奖励。
2. 他贶遗了一幅珍贵的字画给我,我非常感激。
组词
组词:贶赏、遗赠、赐予
近义词
近义词:赠予、馈赠、馈遗、馈送
反义词
反义词:夺取、剥夺、没收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