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兵的意思、备兵的详细解释
备兵的解释
指驻守的军队。亦谓驻守军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后 羽 讨 樊 ,留兵备 公6*安 、 南郡 。 蒙 上疏曰:‘ 羽 讨 樊 而多留备兵,必恐 蒙 图其后故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地震》:“先大父曾备兵其地,知之最详。”
词语分解
- 备的解释 备 (備) è 完全,应有的都有了:具备。完备。求全责备(要求全面、完美)。 事先安排好:预备。防备。准备。筹备。备案(向主管机关做书面报告,以备查考)。备注。备忘录。 设施:设备。装备。军备。 笔画数:; 部首:夂; 笔顺编号:
- 兵的解释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卒 笔画数:; 部首:八;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备兵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备兵”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
备战或准备军队
指在战争或冲突前进行军事准备,包括兵力部署、物资调配等,以确保战斗力。例如《三国志》中记载关羽“多留备兵”以防范后方威胁,体现了这一含义。
-
驻守的军队或驻守行为
指长期驻扎某地的军队,或军队执行驻防任务。明代文献提到袁可立“备兵其地”,即描述其驻守职责。
二、延伸与使用
- 字义分解
“备”含准备、防备、设备等义;“兵”可指兵器或军队,组合后强调军事防御或战备状态。
- 现代场景
除军事领域外,也可比喻个人或组织为应对挑战提前准备,如“备兵应对市场竞争”。
三、历史文献例证
- 《三国志·吕蒙传》提到关羽留兵驻守,吕蒙分析其“备兵”意图。
- 明代《野获编》记载沈德符祖父曾“备兵其地”,佐证驻守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词源演变,可参考《三国志》或《汉语大词典》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备兵(bèi bī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它的首部是“备”(bèi),包含有“千”(qiān)和“卩”(jié)两个部首。而尾部是“兵”(bīng),由“八”(bā)和“儿”(ér)两个部首构成。
“备兵”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形容军队或个人为战争或危险情况做好准备,预备应战的状态。在繁体字中,“备”和“兵”仍然是相同的形状和意义。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当涉及到“备兵”这个词时,它在古代的写法没有太大的变化。不过,汉字的书写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
以下是一个例句:为了应对可能的战争,国家必须不断备兵。
除了“备兵”之外,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词语。例如,“军备”(jūn bèi)意味着武器和军事装备的准备。相反,“解散”(jiě sàn)是一个反义词,表示将军队或组织解散。
相信这些简短的解释对你有所帮助。如有更多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