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备兵的意思、备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备兵的解释

指驻守的军队。亦谓驻守军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后 羽 讨 樊 ,留兵备 公6*安 、 南郡 。 蒙 上疏曰:‘ 羽 讨 樊 而多留备兵,必恐 蒙 图其后故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地震》:“先大父曾备兵其地,知之最详。”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备兵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备兵”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备战或准备军队
    指在战争或冲突前进行军事准备,包括兵力部署、物资调配等,以确保战斗力。例如《三国志》中记载关羽“多留备兵”以防范后方威胁,体现了这一含义。

  2. 驻守的军队或驻守行为
    指长期驻扎某地的军队,或军队执行驻防任务。明代文献提到袁可立“备兵其地”,即描述其驻守职责。

二、延伸与使用

三、历史文献例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词源演变,可参考《三国志》或《汉语大词典》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备兵(bèi bī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它的首部是“备”(bèi),包含有“千”(qiān)和“卩”(jié)两个部首。而尾部是“兵”(bīng),由“八”(bā)和“儿”(ér)两个部首构成。 “备兵”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形容军队或个人为战争或危险情况做好准备,预备应战的状态。在繁体字中,“备”和“兵”仍然是相同的形状和意义。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当涉及到“备兵”这个词时,它在古代的写法没有太大的变化。不过,汉字的书写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 以下是一个例句:为了应对可能的战争,国家必须不断备兵。 除了“备兵”之外,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词语。例如,“军备”(jūn bèi)意味着武器和军事装备的准备。相反,“解散”(jiě sàn)是一个反义词,表示将军队或组织解散。 相信这些简短的解释对你有所帮助。如有更多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