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位。《庄子·天道》:“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贵贱履位。”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剥》:“履位乘势,靡有絶毙,皆为隶圉,与众庶位。”
“履位”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就职、即位”,多用于古代政治语境。根据权威词典解释,该词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基本释义
“履”本义为“践踏”,引申为“实践、履行”;“位”指职位、地位。《汉语大词典》释为“就职;登帝王之位”,如《后汉书·邓皇后纪》载“履位以来,夙夜兢惕”,体现帝王即位后谨慎执政的状态。
历史语义演变
早期多指帝王登基(如《尚书》中“履天子位”),后扩展至官员任职。《现代汉语词典》补充其现代用法为“正式担任某个职务”,但使用频率较低,多用于书面语或仿古表达。
用法特征
常见于“履位+时间/职务”结构,例如:“履位三载,政通人和”(《资治通鉴》注)。《辞海》指出其隐含“责任承担”的语义色彩,强调职位与行为的匹配性。
同义词辨析
与“即位”“就职”近义,但“履位”更强调职位履行过程,而非单纯权力获取。如《左传》孔颖达疏:“履位者,践其位而行其事也。”
反义与关联概念
反义词为“去位”“退位”,关联词包括“摄政”(暂代职位)、“禅让”(主动让位)等,构成古代职位变迁语义场。
“履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履位(拼音:lǚ wèi)指“就位”或“担任职位”,强调通过实际行动履行职责。其中“履”意为践行、履行,“位”指职位或地位。
古代典籍中的含义
源自《庄子·天道》:“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贵贱履位。” 意为各安其位,社会秩序井然。汉代焦赣《易林·蒙之剥》也有“履位乘势”的用法,表示顺应职位行使权力。
引申义
在历史文献中可指即位或登基,如《五代史平话·唐史》提到皇帝“自居尊履位”,即指君主正式登基并确立地位。
“履位”既有具体职位履职的层面,也包含宏观社会秩序的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庄子》《易林》等典籍原文。
桉行奔离不期而然淳钧翠牙蹉过得壹独对夺误方府服役肤札赶超赣剧贯陌贵御国际联盟宏敷瘊赘黄牛滩浣衣里汇次灰酒鹄竢胡鳙降接进当决遣科配匡制苦脸阑胡两输户凌贱留客煤柱梦幻女乐炮场譬于菩萨哥儿扑甩绮罗鹊噪洒淅山水诗甚口慎密石烈世谚豕鱼兽头死灰槁木所是烫伤无机肥料无匮屋面衔结销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