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高的规范。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祖司徒,考太尉,继迹宰司,咸有勋烈。公承家崇轨,受天醇素。” 晋 潘尼 《乘舆箴序》:“将欲希企前贤,髣髴崇轨,譬犹丘坻之望 华 岱 ,恒星之繫日月也。”
“崇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崇轨”指崇高的规范,常用于形容道德、礼制或行为准则的高尚标准。
崇(chóng)
轨(guǐ)
汉·蔡邕《汉太尉杨公碑》
“公承家崇轨,受天醇素”,意为继承家族崇高的规范,禀受天性的淳朴。
晋·潘尼《乘舆箴序》
“将欲希企前贤,髣髴崇轨”,表达对先贤崇高准则的仰慕与效仿。
魏晋·陆云诗句
“崇轨难袭”“崇轨峻蹑”,强调崇高规范难以模仿或达到。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4、5的原始出处。
《崇轨》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作形容词,表示对某个事物或人的高度推崇和崇拜。
《崇轨》的拆分部首为“山”和“车”,分别对应的是第46个和第159个部首。而它的总笔画数为11。
《崇轨》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的记载中,意为“推崇着称德行而为宪者”。
在繁体字中,《崇轨》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崇字的“十”部写作“丆”,轨字的部首写作“车”。具体可参考古籍《说文解字》的记载。
1. 他深深崇轨着一位古代文学巨匠,几乎把他的作品当成圭臬。
2. 她崇轨家庭中对教育特别重视的传统价值观。
3. 这位著名导演被崇轨为电影界的领袖。
以《崇轨》为核心词语,常见的组词有:
1. 崇拜:表示对某个人或事物的高度崇敬和推崇。
2. 崇高:指品德或精神方面达到极致、超越常人的境地。
3. 崇尚:表示推崇和追求某种思想、价值观或行为准则。
与《崇轨》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仰慕:表示对某个人或事物的强烈崇拜和向往。
2. 敬仰:表示对某个人或事物的深深尊敬和推崇。
3. 崇敬:指对某个人或事物的极深尊崇和敬重。
与《崇轨》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1. 蔑视:表示对某个人或事物的极度轻视和不屑。
2. 忽视:表示对某个人或事物的漠视和不重视。
3. 鄙视:指对某个人或事物的看不起和轻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