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 齐 鲁 间隘道名。《左传·襄公十六年》:“秋, 齐侯 围 成 …… 速 遂塞 海陘 而还。” 杜预 注:“ 海陘 , 鲁 隘道。” 杨伯峻 注:“ 成 之北离 齐 境近,则 海陘 ,为 齐 鲁 间隘道。”
“海陉”是古代齐鲁地区的一个隘道名称,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指古齐鲁(今山东一带)之间的险要通道,属于军事或交通上的重要关隘。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十六年》:“秋,齐侯围成……速遂塞海陉而还。”记载了齐国在军事行动中封锁海陉的事件。
地理位置
根据杜预和杨伯峻的注释,海陉位于鲁国境内,靠近齐国边境,具体在“成”地(今山东宁阳县北)的北部,是两国间的咽喉要道。
历史背景
春秋时期,齐鲁两国常因领土争端发生冲突,海陉作为战略要地,成为军事布防的关键节点。齐国通过封锁此隘道,可有效遏制鲁国的行动。
现代研究
学者多认为“陉”指山脉中断形成的通道,而“海陉”可能因邻近海域或方位命名,但具体地理位置仍有待进一步考古佐证。
《海陉》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两个部分组成:海和陉。
部首拆分:
“海”是一个常用的汉字部首,表示与海洋相关的事物。
“陉”是由“阝”(阜)和“山”两个部首组成,表示山险的地形。
笔画拆分:
“海”字由9个笔画组成:横→竖→撇→捺→撇→横→提→横→横。
“陉”字由11个笔画组成:陡→竖→撇→横→竖→撇→提→竖→横→竖→横。
该词语的来源:
《海陉》是指地处山区且靠近海洋的地方。海陉地区常用来形容沿海山脉陡峭并临近海洋的地貌。
繁体写法:
海陉的繁体写法是「海陘」。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作「海涬」。
例句:
1. 这座城市位于海陉地带,风景秀丽。
2. 那片海陉地区的山峦起伏,景色如画。
组词:
1. 陉路
2. 海滨
3. 陉山
4. 沿海
近义词:
1. 海边:意思是靠近海洋的地方,与海陉含义相似。
2. 沿海:意思是沿着海岸线的地方,也能形容靠近海洋的地域。
反义词:
内陆:指远离海洋的地区,与海陉相对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