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芒屣的意思、芒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芒屣的解释

即芒鞋。 清 曹寅 《赠卜者杨老》诗:“閒跨秃尾驴,缓曳欹芒屣。”参见“ 芒鞋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芒屣(máng xǐ)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指用芒草茎编织而成的草鞋,具有轻便、价廉的特点,是古代平民或隐士常穿的鞋具。以下从词义、文化背景及文献依据展开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单字释义

    • 芒:指芒草(俗称芭茅),其茎秆坚韧,可用于编织器物。
    • 屣(xǐ):古称草鞋或简陋的鞋子,引申为轻贱之物(如“弃之如敝屣”)。

      组合义:以芒草为材料制成的草鞋,泛指粗陋的鞋履。

  2. 文化属性

    芒屣在古代象征清贫、隐逸或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例如:

    《晋书·谢安传》载谢安隐居时“蹑履造焉”,后世常以“芒屣”喻指隐士装束。

    苏轼《定风波》词中“竹杖芒鞋轻胜马”,以“芒鞋”(同芒屣)表达旷达心境。


二、文献依据与权威来源

  1. 古代字书与注释

    • 《说文解字·屣部》:“屣,履也。从尸,徙声。”段玉裁注:“屣,谓麻作之……今俗云草鞋。”
    • 《玉篇·艸部》:“芒,草端也。”印证芒草为制鞋原料。
  2. 史书与文学作品

    • 《南史·隐逸传》载陶弘景“身衣芒屣,足蹑蒲靴”,描述隐士衣着。
    • 陆游《杂兴》诗:“芒屣一双青,筇枝九节轻。”体现其轻便特性。
  3. 现代辞书释义

    《汉语大词典》释“芒屣”为“用芒茎外皮编织的鞋”,并引《庄子·天下》相关典故佐证。


三、现代使用建议

“芒屣”属书面古语,现代汉语多用“草鞋”替代。若需引用,建议在历史文化、文学创作或学术研究中使用,以贴合语境。例如:

例句:他归隐山林,一袭布衣,一双芒屣,尽显淡泊之志。


参考资料(无链接时标注文献名):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 《晋书》《南史》(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芒屣”是由“芒”和“屣”组成的合成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词义与结构

    • 芒:指芒草(一种禾本科植物)或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引申为用芒草编织的材质()。
    • 屣:意为鞋子,通常指草鞋或简陋的鞋履。
      组合后,“芒屣”即用芒草制成的鞋子,属古代草鞋的一种,常见于贫民或隐士穿着()。
  2. 文化背景与用途

    • 材质轻便耐磨,适合长途行走或劳作,如清代曹寅诗句“缓曳欹芒屣”描绘了穿着芒屣的闲适场景()。
    • 与“芒鞋”“芒履”等词同义,多用于诗词中,象征简朴生活或超脱世俗的态度()。
  3. 引申意象
    因芒草带刺,“芒屣”也隐含粗粝艰辛之意,如“芒刺在背”比喻不安,侧面反映穿着者的生活状态()。

“芒屣”是古代草鞋的别称,既体现实用功能,又承载传统文化中的隐逸与贫寒意象。

别人正在浏览...

爱口识羞北极光鞭擗弊讹碧玉椽仓廥襜帷痴妒赤律律辞领摧锋钿徽地格斗拱断肠花覆鼎扶倾搆虐管须海枯石烂悍怒焦砟进德冠积数拉擸滥套子凉飕飕陵溪律例馆硭硝弥里鸣吠泯弃镆耶匿逃旁朞炰羔平水年潜蛰清簟瑞玉入竟问禁砂灰师戴双丁书声朗朗署事随园谈义天绘外婆维摩诘稳稳静静文箫文缀无谋巫山一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