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旗的意思、鼓旗的详细解释
鼓旗的解释
鼓和旗。古代军中用以指挥战斗的工具。《管子·轻重乙》:“鼓旗未相望,众少未相知,而 莱 人大遁。”《史记·封禅书》:“祠 蚩尤 ,衅鼓旗。”《宋史·礼志二四》:“分骑士数千为左右翼,节以鼓旗。”
词语分解
- 鼓的解释 鼓 ǔ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鼓角(僶 )。大鼓。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高
- 旗的解释 旗 í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旗人(满族
专业解析
“鼓旗”一词在汉语中属于古语词汇,其含义主要源于古代军事活动,现代则多用于象征或特定语境。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义:
一、 本义:战鼓与军旗
- 释义: “鼓旗”最核心、最原始的含义是指古代军队中用于指挥和鼓舞士气的两种重要器具:鼓和旗。
- 来源依据: 此为本义,是构成该词的基础。
- 《说文解字》:虽未直接解释“鼓旗”一词,但对“鼓”和“旗”分别有释义。“鼓,郭也。春分之音,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鼓。” (鼓,像城郭一样包覆。是春分时节的乐音,万物破开种皮甲壳而出,所以叫做鼓。引申为打击乐器,特指战鼓)。“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 (旗,上面画熊并有五条飘带的旗帜,象征主管刑罚的星宿,士卒们以它作为聚集的标帜)。两者结合,即指军队中用于号令的鼓和旗帜。
- 《孙子兵法·军争》: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鼓铎;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这里虽未直接使用“鼓旗”连词,但明确指出了“金鼓”(或“鼓铎”)和“旌旗”是统一军队行动、指挥作战的核心工具,是“鼓旗”概念的直接来源和实践依据 。
- 《周礼·夏官·大司马》: 详细记载了古代军事演习和实战中,如何运用不同的鼓声(如“鼓戒”、“鼓进”)和旗号(如“旗居卒间以分地”)来指挥部队行动。这为“鼓旗”作为军事指挥系统的代称提供了制度背景 。
二、 引申义:指挥系统与军事象征
- 释义: 由具体的器具引申指代整个军队的指挥号令系统,进而象征军事力量、军队或战争本身。
- 来源依据:
- 《左传·成公二年》: “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此句将“旗鼓”(即“鼓旗”)视为军队的耳目,是全军进退的依据,直接将其等同于指挥中枢 。
-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评价项羽时说:“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 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韩信在分析项羽弱点时,虽未直接使用“鼓旗”,但其论述的核心在于军事指挥、人心向背和战略部署,这些都是“鼓旗”所代表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力量运用的深层内涵 。后世常以“旗鼓相当”形容双方军事力量或能力不相上下,即源于此象征意义。
- 《汉语大词典》: 对“鼓旗”的释义通常包含:“1. 鼓与旗。军队所用。2. 借指军队;战争。” 这清晰地概括了其本义和引申义 。
三、 现代用法与象征
- 释义: 在现代汉语中,“鼓旗”作为独立词汇已较少使用于日常口语,主要出现在书面语、历史叙述或成语(如“旗鼓相当”)中。它更多地保留其象征意义:
- 象征指挥、号令或领导核心。
- 象征竞赛或对抗中的双方力量。
- 在特定语境(如历史小说、评论文章)中,仍可指代军事行动或军队。
- 来源依据: 现代权威词典和语言学著作在解释相关成语或古语词时,会追溯其本源含义。其象征意义是古代本义和引申义在现代语境中的自然延续和应用。
“鼓旗”一词源于古代军事实践,本义指用于指挥作战的战鼓和军旗。其核心内涵迅速引申为军队的指挥号令系统,并成为军事力量和战争活动的象征。虽然在现代日常口语中已不常用,但其象征意义(如指挥、对抗双方)仍保留在语言中,并通过成语得以广泛流传。理解“鼓旗”需结合其产生的军事背景和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深远影响。
主要参考来源:
- 《孙子兵法·军争》 (阐述金鼓旌旗的指挥作用)
- 《周礼·夏官·大司马》 (记载古代军事制度中鼓旗的运用)
- 《左传·成公二年》 (明确将旗鼓视为军队耳目和进退依据)
- 《史记·淮阴侯列传》 (体现军事指挥艺术与力量运用,与“鼓旗”象征相关)
- 《汉语大词典》 (权威收录并解释“鼓旗”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鼓旗”是古代军事指挥中的重要工具,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鼓旗”由鼓和旗组成,是古代军队用于指挥作战的两种核心工具。鼓通过声音传递指令,旗通过视觉信号协调行动,二者结合形成完整的指挥系统。
二、功能与作用
- 指挥战斗节奏:击鼓可控制进攻、撤退或调整行军速度(如《宋史》记载“节以鼓旗”);
- 传递战术指令:不同旗语可指示阵型变化或分队行动(如《管子·轻重乙》描述“鼓旗未相望,众少未相知”);
- 鼓舞士气:擂鼓助威能激发士兵斗志,旗帜则象征军队身份和精神。
三、历史文献例证
- 《史记·封禅书》提到祭祀蚩尤时“衅鼓旗”,反映其军事象征意义;
- 《宋史》记载宋代骑兵训练中“分骑士数千为左右翼,节以鼓旗”,说明实际战术应用。
四、文化延伸
鼓旗不仅是实用工具,还衍生出仪式功能,如祭祀、阅兵等场合使用,成为古代军事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参考资料:综合权威词典及历史文献解析(详见、3、5、6)。
别人正在浏览...
哀叹暗箱半晌午宝箓不遗巨细长驱直入禅士承答宠谕锄梃撺道簇叶打草谷大雷雨雕虫小技断縴耳巴废墟粉色佛骨富可敌国攻玉以石拱柱,拱墩滚绣球果熟蒂落横犇亨泰鸿渭火华和面奖学金蹇卫椒室甲夜机具稽颡膜拜卡片宽肠劳生澧水麻织品闷懑眠床鸣控排钟片瓦无存樵烟栖身认处人心皇皇膻肉神楼水激则旱,矢激则远探伤童耋柝汲危峤吾道相书小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