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城郊外的田地。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至於层山絶涧,还带畿畎,膏田沃野,亘望廡躔,信可以招往隐沦,栖集胜寄。”
关于“畿畎”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畿畎”(拼音:jī quǎn)指国都周围的地区,尤其特指京城郊外的农田区域。其中“畿”原指帝王行宫所在的近郊范围,“畎”本义为田间水沟,后引申为农田。两者结合后,既涵盖地理辖区概念,也强调农业属性。
历史与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地官》,南朝齐王融在《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中曾用“层山絶涧,还带畿畎”描述都城郊野的山水与农田交织的景观,体现其作为京畿经济腹地的功能。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献或历史讨论中,例如:
近义词与反义词
需注意,现代汉语中该词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特定历史语境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行政区划术语,可参考《周礼》等文献。
畿畎(jī quǎn)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汉字组成。下面将依次介绍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源自、繁体形式、古代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畿(jī)的拆分部首是田,它的总笔画数为5。畎(quǎn)的拆分部首是田,它的总笔画数为10。
《畿畎》一词来自《孟子》一书中的一句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其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示周公为众人提供了食物和照顾,使天下人归心。畿代表的是畿内,畎代表的是边野,综合意思是指接近朝廷的地方与边远野地。
《畿畎》的繁体形式为「績墠」。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畿畎」的字形稍有不同。畎的上半部分与甘字相似,下半部分有两点,表示野地。畿的上半部分则有点表示朝廷,下半部分是丷字旁。
1. 他生活在朝廷周围的畿地上。
2. 这片畎地广袤,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种植。
组词:畿区、畿内、畿外
近义词:边陲、轩辕
反义词:都市、城市
哀悫邦牧苞乱卑人悖语变调秉要执本参假翅子出席大鸣大放黨友担子道帔登崇俊良调睡参军帝命地首对面方都隔顿故历邯郸重步旱烟袋寒碪会报讳莫高深謇慠兼朱重紫脚夫教师佳色金莲宝相决赛磕脑旷略罗襕騄骐梅尧臣迫狭轻微球猎求神歧杂日记本肉亲深造设用式闻失政鮻魮套管陶唐晚漏维摩疾吾爱详案香乾萧郎孝思不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