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擦粉涂额的意思、擦粉涂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擦粉涂额的解释

犹言涂脂抹粉。 明 李贽 《征途与共后语》:“余老矣,死在旦夕,犹不免近名之累,况当热闹之场,擦粉涂额以悦於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擦粉涂额”是一个描述古代女性化妆习俗的词语,其核心含义指在面部涂抹脂粉并在额头进行装饰的行为,具体可拆解为以下要点:

  1. 词义解析

    • 擦粉:指在面部涂抹铅粉、米粉等白色妆粉,以达到美白、遮盖瑕疵的效果。这是中国古代女性基础妆容的重要步骤。
    • 涂额:特指在额头部位进行的装饰性化妆。这包含多种形式:
      • 涂黄/额黄:将黄色颜料(如金粉、花粉或植物染料)涂于额头,象征富贵或模仿佛像金身,流行于南北朝至唐代。(参考《中华古今注》关于花子妆的记载)
      • 贴花钿:将金箔、彩纸、云母、翠羽等材料剪成花样(如花朵、小鸟),用胶水或呵胶粘贴于额间、眉心或两颊,是唐代盛行的妆容。(见《酉阳杂俎》对花子起源的描述)
      • 描画:直接用颜料在额上描绘图案。
  2. 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

    • 这一习俗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面部装饰。汉代已有记载,《后汉书·梁冀传》描述梁冀妻孙寿“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其中啼妆即可能包含在眼下或额部涂抹的妆容。(《后汉书》相关记载)
    • “涂额”的盛行与佛教东传密切相关。南北朝时期,受佛像金身和飞天造型启发,女性模仿在额头涂染黄色(额黄),成为一种时尚。唐代国力强盛、文化开放,额部装饰(尤其是花钿)发展至顶峰,样式繁多,色彩艳丽。
  3. 演变与象征

    • “擦粉涂额”不仅是美化手段,也承载着社会文化意义。如额黄象征富贵与宗教虔诚,花钿则体现审美情趣和社会地位(材质越贵重,身份越高)。不同时期、不同样式的额妆反映了当时的审美风尚和社会风貌。(《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对额妆文化内涵的分析)
  4. 相关习俗

    • 该词常与“贴花黄”并用(如《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后者更具体指贴花钿或涂额黄。它也是古代“脂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画眉、点唇、施胭脂等共同构成传统女性妆容体系。

“擦粉涂额”生动描绘了古代女性化妆的两个关键步骤——面部敷粉和额部装饰(涂黄或贴花钿),是研究中国古代妆容史、服饰史和女性生活史的重要文化符号,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擦粉涂额”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解释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义

指女子在面部涂抹粉饰,尤其是额头部位,形容精心打扮、妆容精致,也可引申为对过度修饰的委婉批评。

详细解释

  1. 字面意义:
    原指古代女性化妆时用粉修饰面部,重点突出额头的美感。这一行为常被视为注重仪容的表现。
  2. 引申含义:
    除形容妆容精致外,也可暗含“刻意修饰以取悦他人”或“过度装扮”的贬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例如,明代李贽在《征途与共后语》中以“擦粉涂额以悦于人”自嘲年老仍在意虚名。

出处与演变

使用场景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征途与共后语》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宝倌汃汃滗析不可言宣不调澈底澄清陈师传譌貙镏唇舌慈悲从命点翠定心丸贰珍发号吐令樊梨花耕学宫罚贯斗双龙官仪鹤驾合颖黄堂华蚤魂神尽敬菊天衎直烂料老在行理言啰啰唆唆马齿菜毛发之功念词朋人晴沙清衷侵天齐容裘鞸汝海三般两样伸诉深一湿阴食祭颂祝随仇贪觊体埶统治阶级为作无一不知仙氅献旗闲账狎兴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