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钵的意思、木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钵的解释

木制的钵。僧人所用食器。 元 萨都剌 《送龙翔寺约上人之俗归宜兴状寺》诗:“早趁鐘声持木鉢,夜随灯影认禪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木钵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名词,其核心含义指以木材制成的钵状容器,常见于佛教文化及传统生活器具中。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项解析其详细释义:


一、基本定义与材质特性

木钵(mù bō)指用木材加工制成的圆形食器或法器,通常口沿内收、深腹平底。其名称由“木”(材质)与“钵”(梵语“पात्र”音译,意为容器)组合而成,强调材质为天然木材,如檀木、桃木等,具有轻便、耐用的特性。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二、宗教文化中的核心用途

在佛教语境中,木钵是僧侣托钵乞食的专属器具,象征清净修行。据《四分律》记载,佛陀规定比丘以钵盛放食物,禁用贵重材质,木钵因质朴谦卑而被广泛使用。其形制需符合“应量器”标准,容积适中,体现戒律精神。

来源:《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


三、民俗与实用功能延伸

在世俗生活中,木钵亦作为传统食器或工艺容器存在。例如:

  1. 茶道用具:宋代茶文化中用于研磨茶饼的木制茶钵(称“木槌研钵”);
  2. 药具:中医捣药所用木制药钵,避免金属与药物反应;
  3. 礼仪象征:部分民俗仪式以木钵盛放祭品,寓意自然馈赠。

    来源:《中国民俗器具考》,王文章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


四、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溯源

“木钵”一词最早见于唐代佛典。如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十载:“若得铁钵及以木钵,应受持之。”印证其作为僧伽法器的正统性。明清文献中亦扩展至民间器用记载,如《天工开物·陶埏》提及木制模具“型钵”。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五、文化符号与隐喻意义

木钵在文学作品中常被赋予精神寓意:


以上解析综合权威辞书、宗教典籍及文化研究,系统阐释“木钵”的语义源流、功能分化及文化负载,符合汉语词汇考释的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木钵”一词的释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一、实物器具

指木制食器,主要用于僧人生活。根据记载:

  1. 基本定义:形状类似盆但较小,早期为陶制(如瓦钵、饭钵),后延伸至木制,用于盛放食物或茶水。
  2. 文献例证:元代萨都剌诗句“早趁鐘声持木鉢,夜随灯影认禪牀”描述了僧人持钵修行的场景。

二、成语引申

提到其作为成语的比喻义:

  1. 核心含义:以“无声木碗”喻指性格纯朴、不善言辞之人。
  2. 使用场景:多用于形容直言不讳但内心善良的个体,如“他虽木讷如木钵,却总默默助人”。

补充说明

提到“木”在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属性(东方之行,象征生长),可能与器具材质选择相关,但未明确关联词义演变。

建议需要更详细历史演变或方言用法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等专业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百亿薄少柴毁趁怀彻札吃得光冲斥猝死大风子逮治丹桂东来西去杜霸讹本萼绿恶癖耳消耳息反对番阴费钞峯峻丰篠腹内勾心斗角孤儿院海水难量豪弱淴浴剪弃建筑物家生婢惊风扯火劲骏禁弃絶亢举言款留魁长懒怯靓媚灵神隶业乱作一团緑天冥魂明转内三院偏累披红曲奉柔怀晒腹时机树栽子偷苟弦筦乡関翔踊嚣悍锡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