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奉慰的意思、奉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奉慰的解释

(1). 唐 宋 礼制,逢帝、后忌辰,百官列班进名拜慰天子或皇太后,称“奉慰”。 宋 王溥 《唐会要·忌日》:“初经 代宗 忌辰,駙马诸亲,悉诣银臺奉慰。”《宋史·礼志二六》:“ 天祐 初,始令百官诣閤奉慰。 宋 循其制,惟 宣祖 、 昭宪皇后 为大忌。前一日不坐,羣臣诣西上閤门奉慰,移班奉慰皇太后,退赴佛寺行香。”《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乙酉, 温成皇后 啟殯,帝不御前后殿,百官进名奉慰。”

(2).犹慰问,问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禁卫·驾贴之伪》:“ 高 独呼校面詰,索驾贴观之,诸校词窘,谓厰卫遣来奉慰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奉慰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核心释义

指在特定礼仪场合中,通过言语或行为表达对尊长、上级或特定对象的慰问、劝慰与敬意。该词常见于古代官方文书或正式社交场景,强调在对方遭遇变故(如丧事、疾病、挫折)时,遵循礼制进行安抚的行为。例如《宋史·礼志》记载官员需在国丧期间"入宫奉慰",即按礼制进宫表达哀悼。

二、历史语境中的礼制内涵

在古代礼法体系中,"奉慰"具有严格的仪式性:

  1. 对象限定性:多用于臣子对君主、晚辈对尊长的慰问,体现封建等级制度下的尊卑关系。
  2. 仪式规范性:常伴随固定流程,如着素服、奉表文、行拜礼等,明代史料记载官员需"具素服诣右顺门奉慰"(《明会典》)。
  3. 情感克制性:不同于日常安慰,更强调符合礼制的庄重表达,情感抒发需在礼法框架内进行。

三、现代使用与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降低,但仍有特殊场景的保留:


权威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奉慰"词条.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古代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2014. 礼仪类词汇释义.
  3. 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中《宋史·礼志》《明史·舆服志》相关仪制记载.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采用纸质权威辞书与史料版本信息,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奉慰”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其解释综合了历史礼制与文献用例:

1.唐宋时期的礼制仪式

指在皇帝或皇后忌辰时,百官列队向天子或皇太后进名拜慰的仪式。这一制度体现了古代对先帝的追思与礼仪规范。例如:

2.广义的慰问或问候

在非特定礼制语境下,可泛指对他人的慰问或关怀。例如明代沈德符在《野获编》中描述“厰卫遣来奉慰”,此处“奉慰”即表达慰问之意。

补充说明:

如需更深入的文献考证,可参考《唐会要》《宋史》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百岁之盟傍夫抱牒陂荡碑铭秕敝壁道鼻疽兵种壁塞博鷄采拮觇国畅销货叉手叉脚俦侣川端康成当宁放屁匄夺宫所关格涸流泓浵溷杂縠衫教员家叔借翫鸡毛景点精明强干鸡睨劲疾久盈老业人良弓潦倒灵蔡灵鲲邈永明珠生蚌木榇南冠尿炕秦嬴曲别针上纲上宿闪误麝脐香释回瘦臞松柏之志飧餐筒子皮吐白讬喻万口一辞霞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