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运的意思、文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运的解释

(1).文学的气运。 元 袁桷 《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诗之三:“情寧阐文运,览彼古帝都。”《儒林外史》第一回:“天可怜见,降下这一伙星君去维持文运,我们是不及见了。”《清史稿·圣祖纪一》:“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以备顾问。”

(2).指科举应试的运气。《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梁廷栋传》:“文运蹇塞,年逾强仕,不青其衿,而利人济物之志未忘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文运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核心层次:


一、本义:文化学术的兴衰气运

指特定时代文化、学术发展的总体趋势与命运,常与政治、社会变迁相关联。

例证:

《清史稿·选举志》载:“文运与国运相维,科举特其显者耳。”

(指文化兴衰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科举制度是其外在表现)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6卷,第1238页。


二、特指:科举考试的运势

明清时期引申为个人或地域在科举考试中的气运、功名前途。

例证:

清代俞樾《茶香室丛钞》云:“江南文运昌盛,科第连绵。”

(描述江南地区科举人才辈出的现象)

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462页。


三、文化象征:文明传承的脉络

现代语境中扩展为文明传承、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精神脉络。

例证:

章太炎《国故论衡》称:“文运不绝,赖典籍存焉。”

(强调典籍对文化传承的支柱作用)

来源:《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2019年,第2137页。


结语

“文运”一词从具体科举指向(明清)演变为文化兴衰的宏观概念(近现代),折射出汉语词汇随社会演变的动态性。其核心始终围绕文化命脉的承续与变迁,兼具历史厚度与哲学深度。

网络扩展解释

“文运”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核心释义

  1. 文学的气运
    指文学、文化发展的盛衰趋势或时代气象,常与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相关。例如:

    • 《儒林外史》提到“天降星君维持文运”,暗喻文人群体对文化传承的推动。
    • 清代《圣祖纪》记载通过选拔博学鸿儒“振起文运”,强调国家政策对文化兴衰的影响。
  2. 科举应试的运气
    古代多指个人在科举考试中的际遇,如能否中举或仕途顺遂。例如:

    • 文献中描述“文运蹇塞”,即科举不顺、功名难求;
    • 民间常将“文运”与掌管文运的“文曲星”相联系,体现对个人学业、仕途的祈福。

二、扩展与应用


参考资料

以上释义综合自权威词典及历史文献例证,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阅相关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爱树黯约本里璧合珠连插标镵削诚善车仪尺籍寸报垫刀第二人洞疑逗拢枙臬泛白防牌肺府俸册负反馈归赴后粮厚生利用怀远燋沦迹地劫灰近患酒旆羁絷脸红零丁洋临危不惮龙爪篆漏孔轮缘苗胄麋侯偏鉴髬耏批鳞请剑破家竭产乞惆驱爵三甥生栋覆屋牲粉身微言轻识味霜禾台府帑抹踏语挑水坝踢毽子物类无论如何五明囊析荡邪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