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署;衙门。《汉书·翼奉传》:“地大震于 陇西郡 ,毁落 太上庙 殿壁木饰,坏败 獂道县 城廓官寺及民室屋,厌杀6*人众,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 元始 二年, 平帝 罢 安定 滹沱苑 以为 安民县 ,起官寺市里。”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今朝廷之议,吏有着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今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絜壶飡以入官寺。” 元 萨都剌 《恩荣宴》诗:“银瓮春分官寺酒,玉盃香赐御厨羹。”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馆舍》:“ 汉 制,官寺,乡亭漏败,墻垣阤坏不治者,不胜任,先自劾。”
(2).官家建的寺庙。 唐 白居易 《闲吟》诗之一:“官寺行香少,僧房寄宿多。”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官寺汉语 快速查询。
“官寺”一词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一、作为宗教机构
定义与性质
官寺是古代寺院按监督管理权属划分的一种类型,特指由政府敕建或接受官方封赐(如食禄、土地等经济援助),并受国家直接管理监督的佛教寺院。与民间自建的“私寺”(或称“民寺”)形成对比。
宗教特征
官寺通常供奉佛教最高级别的五方佛,即:
二、作为行政机构(历史文献中的用法) 在汉代及以前的文献中,“官寺”可指代官署或衙门。例如《汉书·翼奉传》记载地震导致“官寺及民室屋”损毁,此处“官寺”即官府建筑。这一用法多见于早期史料,后世逐渐被“衙门”等词替代。
三、延伸辨析
需注意区分两种含义:作为宗教场所的“官寺”强调官方管理属性,而作为行政机构的“官寺”属于古代职官制度术语。具体释义需结合文献年代及上下文判断。
官寺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官方所建立和管理的寺庙。
官寺的部首是宀 (mián),总共有9画。
官寺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由于官府对寺庙的管理,所以称之为官寺。
官寺的繁体字为「官寺」,拆分部首和笔画与简体字相同。
官寺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并未发生太大变化,依然是「官寺」。
1. 这座官寺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2. 官寺是古代官府兴建和管理的寺庙。
官寺还可以组成其他词语,例如:官府、寺院等。
近义词包括:官方寺庙、官办寺庙。
反义词可以是非官方寺庙、私人寺庙等。
备饰编缀比雠酲酲谶书赤脸驰曜春坊出嗣从亲错认水二义发报机风动封键凤旗分疏浮诞高墩高级语言勾哄桂石汉傅惑误蹇行秔稻酒豪激壮开轩枯耘伤岁来体翎花赁钱龙蟠虬结萌达蠓蠛秣马募召内书堂逆珰庖疈迫激嗛退桥虹謦欬晴燠青云独步骚困圣灵时隐时见睡草熟客酸气条菅突将外关屋漏痕襄樊相约效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