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烂江枯的意思、石烂江枯的详细解释
石烂江枯的解释
直到石头变土,江水干涸。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 王驥 ﹞乃与 思禄 约,许 土目得部勒 诸蛮,居 孟养 如故,立石 金沙江 为界,誓曰:‘石烂江枯,尔乃得渡。’”
词语分解
- 石的解释 石 í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指石刻:金石。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石 à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
- 枯的解释 枯 ū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枯。枯萎。枯槁。枯荣。枯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没趣味,无生趣:枯燥。枯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荣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石烂江枯(shí làn jiāng kū)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成语结构与字面意思
该成语由两个并列的自然现象比喻组成:
- 石烂:指坚硬的石头风化碎裂,形容时间极其漫长或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
- 江枯:指江河完全干涸,比喻事物彻底消亡或条件不复存在。
二、核心释义
形容时间极其久远或条件彻底改变,多用于强调意志、承诺的坚定不变,即使经历极端变化也不动摇。常与“海枯石烂”同义,但更侧重时间维度的永恒性。
三、引申义与用法
- 表永恒承诺
用于誓言或情感表达,表示决心或情感永不改变。
例: “纵使石烂江枯,此心不渝。”(即使世界毁灭,心意不变)
- 表条件绝无可能
强调某种情况发生的条件极端苛刻,几乎不可能实现。
例: “除非石烂江枯,否则绝不妥协。”
四、文化渊源与引用
该成语最早见于清代沈复《浮生六记》:“虽石烂江枯,此情不泯。” 其意象源于古人对自然永恒性的观察,以“石”“江”两种稳固的自然物发生质变,反衬承诺的不可逆转性。
权威参考文献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定义成语为“比喻经历极长时间或条件彻底改变”。
- 《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2002年:释义“极言历时久远,万物变迁”。
-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原文(清代文学典例)
网络扩展解释
“石烂江枯”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í làn jiāng kū,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释义
- 字面意思:石头腐烂成土,江河完全干涸。
- 比喻义:形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极低,甚至完全不可能。常用于强调坚定的誓言或不可动摇的决心。
详细分析
-
结构解析
成语由两组自然现象并列构成:
- 石烂:石头风化、腐烂,象征时间漫长或极端条件;
- 江枯:江河干涸,比喻自然规律的颠覆。
两者结合,凸显“绝无可能发生”的语境。
-
历史出处
据《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记载,明代将领王骥与边疆部族首领思禄立誓划界时,曾以“石烂江枯,尔乃得渡”为誓,表明界限的不可逾越性。
-
用法场景
- 盟誓语境:如“除非石烂江枯,否则永不相负”,强调承诺的坚定性。
- 否定假设:用于反驳他人提出的荒谬条件,如“此事若成,除非石烂江枯”。
注意事项
- 权威性差异:(汉典)和(沪江词典)为高权威来源,明确释义;提到“形容意志坚定”,可视为引申义,但需结合语境使用。
- 常见误用:该成语多用于否定极端假设,而非直接描述自然现象。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典故或例句,可参考《明史》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阿家并励丙字库弊狱逋堕赪顔传盏楚乌撺越大公至正澹灎捣虚撇抗登啸顿备多金方割放想凡枝棼煴覆没旮旯鹤仗訇隐或时户尉漈留颈饰克己复礼渴雨览示老斵雷门鹤冷水浴乐天派廉纤龙汉刼鑪锤落驿马鳖民鉴内窰内痔旁作墙花路草穷鞫旗繖秋孰日转千堦三覆沈悲申涤石油地蜡说清话叹吒桃李成蹊天潢捅漏子吞暴鹀属肖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