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到石头变土,江水干涸。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 王驥 ﹞乃与 思禄 约,许 土目得部勒 诸蛮,居 孟养 如故,立石 金沙江 为界,誓曰:‘石烂江枯,尔乃得渡。’”
“石烂江枯”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í làn jiāng kū,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结构解析
成语由两组自然现象并列构成:
历史出处
据《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记载,明代将领王骥与边疆部族首领思禄立誓划界时,曾以“石烂江枯,尔乃得渡”为誓,表明界限的不可逾越性。
用法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典故或例句,可参考《明史》相关记载。
《石烂江枯》是指石头破碎,江河枯竭的意思。表达事物毁坏或者枯竭的程度十分严重和彻底。
《石烂江枯》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石、烂、江、枯。其中,“石”、“江”、“枯”的部首为石、水、木,笔画分别为7、7、9;“烂”的部首为火,笔画为11。
《石烂江枯》是出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左传》中的一句话:“无义匹夫!岂曰苟合,朝不谋夕,百姓苦于不违,而况于进退之难者乎?石烂江枯,民人骇矣。”这句话来源于齐国丞相管仲劝阻齐桓公对于内政的荒废。
繁体字为《石爛江枯》。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差异,对于《石烂江枯》这个词,古时候写法如下:
石:⿰石丸
烂:⿱雨⿰?⿰氵⿰⿺⿱火㇉串
江:⿰?江
枯:⿰木山
1. 那个村庄已经被洪水冲毁,石烂江枯,一片狼藉。
2. 战争过后,这座城市变得一片废墟,石烂江枯。
石头、石碑、石板、江水、江岸、江畔、枯竭、枯草、枯燥
彻底、毁灭、完全、破碎、荒废
安宁、饱满、繁荣、泉涌、生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