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辞説的意思、辞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辞説的解释

1.言辞。《礼记·礼运》:“祝嘏辞説,藏於宗祝巫史,非礼也,是谓幽国。”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説,士之荣叶、皮壳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古人质正,贵行贱言,故为政者不尚文辨,修道者不崇辞説。”

2.犹意见,看法。

3.谈话。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行必联轡,息必比席,食也匕箸之与邻,言也辞説之与参。欢然有会於心,而若有所得。”

1.谓以言辞打动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敬通 雅好辞説,而坎壈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矣。”

2.指说服、打动人的口才。 清 龙启瑞 《送吕介存南游序》:“ 周 道衰,学校废,陵夷至於 战国 ,而游士始多,然彼皆逞其辞説,以取一时之功名富贵。”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辞説”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结合权威词典和文献记载,具体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言辞表达
    指语言或文字的表达形式,如《礼记·礼运》中“祝嘏辞説”指祭祀时的祝辞。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强调“修道者不崇辞説”,说明古人更重视行动而非华丽的言辞。

  2. 意见与看法
    可引申为个人主张或见解,例如汉代王充在《论衡》中通过比喻“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说明言辞需有内在依据。

  3. 谈话交流
    明代方孝孺《君子斋记》提到“言也辞説之与参”,指日常对话中的言语互动。

二、引申含义

三、使用注意

建议需要具体文献例证时,可查阅《礼记》《论衡》等典籍原文,或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辞説

辞説(císuō)一词在汉语中可指辞职、说明、解释等含义。它由辛部和言部组成,辛部为辛毛辛,言部为舌面言,共13画。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晚,最早见于《康熙字典》。

在繁体中文中,辞説被写作「辭説」。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辞説一词写作「辭説」,整体结构保持一致,都是辛部加上言部,辛部形状如㞢。不同的是,古代汉字的结构和现代汉字有所不同,毛、辛等部首并不像现代那样单独存在,而是作为字形的一部分出现。

例句:

1. 他向公司提交了辞説信。
2. 辞説要清晰明了,不能含糊其辞。
3. 这本书对于这个问题给出了详细的辞説。

组词:

1. 辞职(cízhí)
2. 辞别(cíbié)
3. 辞行(cíxíng)

近义词:

1. 说明(shuōmíng)
2. 解释(jiěshì)
3. 词意(cíyì)

反义词:

1. 懵懂(měngdǒng)
2. 不解(bùjiě)
3. 闭口(bìkǒu)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