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爟烽的意思、爟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爟烽的解释

报警的烽火。亦指战事。 南朝 陈 徐陵 《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朝披羽檄,夜照爟烽。”《陈书·宣帝纪》:“爟烽未息,役赋兼劳。” 北周 庾信 《陕西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爟烽并照,象马单奔。”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爟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烽火报警或与战事相关的场景。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 爟(guàn):本义为“生火”,后引申指“烽火”。
    • 烽(fēng):即烽火,古代用于边境传递军情的信号装置。
      组合后,“爟烽”指报警的烽火,也可代指战事。
  2. 文献用例

    • 南朝陈徐陵《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朝披羽檄,夜照爟烽。”
      (描述紧急军情下昼夜传递烽火的情景)
    • 《陈书·宣帝纪》:“爟烽未息,役赋兼劳。”
      (指战事未平,百姓劳役繁重)
  3. 相关词汇

    • 燋烽:与“爟烽”同义,如宋代洪适《隶续·晋右军将军郑烈碑》中提及“燋烽之警”。
    • 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燧),夜间举火(烽)。

使用场景

多出现于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史书、碑文中,常见于描述边境战事或紧急军情的语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陈书》《隶续》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爟烽的意思

《爟烽》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意思是“射箭引起的战火”,用来形容战争的激烈和烽烟四起。

拆分部首和笔画

《爟烽》由火字旁(火)和张字旁(弓)组成,火字旁是其部首,共有7个笔画。

来源

《爟烽》一词最早见于《诗经·文王之什·绵》:“彼爟烽矣!有威怀矣哉!民之瘼于穷哉?集于穷哉?”意为“那边的战火烧得很旺啊!有着威武的身姿啊!人民处于困苦之中啊?聚集在困苦之中啊?”

繁体

《爟烽》的繁体字为「爟烽」。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现代汉字的结构和形态与古代汉字相比有一定的变化。因此,虽然我们无法准确知道《爟烽》在古代是如何书写的,但其意义和用法并无改变。

例句

1. 战争爆发后,整个国家都陷入了爟烽之中。
2. 历史上有许多英勇的将士,他们曾在爟烽中浴血奋战。

组词

爟烽之后、烽火戏诸侯、箭烽、烽火台、战火、战斗

近义词

战火、兵戈、兵火

反义词

和平、太平、和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