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书。按,通“ 案 ”。 唐 白居易 《征秋税毕题郡南亭》诗:“按牘既简少,池馆亦清闲。”一本作“ 案牘 ”。
按牍(àn dú)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指审阅、批改公文或文书。
二字组合后,强调对官方文书的审阅处理行为,常见于历史文献中官吏的职务描述。
《史记·酷吏列传》
“奏事即谴,按牍责之。”
描述官吏审查文书时严厉问责的场景,体现“按牍”的公务审查性质。
(参见: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
《汉书·贾谊传》
“大臣持簿书不决,按牍之吏相推而沉滞。”
反映文书积压时官吏互相推诿的状态,印证“按牍”与公文处理的关联。
(参见: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
唐代后,“按牍”渐与“案牍”通用,如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但本义仍聚焦于公文审阅。现代汉语中虽少用,但“案牍”一词保留于“案牍劳形”等成语中,承袭其核心含义。
参见:
“按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按牍”指文书、公文,其中“按”通“案”,即“案牍”的异体写法。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例如唐代白居易《征秋税毕题郡南亭》中“按牘既简少,池馆亦清闲”,这里的“按牍”即指处理公务的文书。
单字拆分
“按牍”主要用于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例如白居易的诗句,通过“按牍简少”形容公务清闲的状态。现代汉语中更常用“案牍”一词,如成语“案牍劳形”。
如需进一步了解“牍”的演变或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
谤嘲本底子槟椥逋耗颤凛趁笔乘虚而入遄涂吹毛剑蠢迪存恤大平原吊朵厎绥放恕锋芒逼人负材矜地膏梁子弟观往知来过阴鸿厖黄花女儿皇太姆屐齿径窦凈饭王兢惧羁魄泪绡练事流略马棚风靡及明驼弥山亘野内寺泡罩塔钤干遣令其后齐落穷该三翮六翼闪挫尚古糁盆松腴瑱紞帖墨体贰铁实梯希投刺王使先不先相着下年崄些儿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