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管城侯的意思、管城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管城侯的解释

即管城子。 元 朱6*德润 《赠笺纸吕生》诗之二:“莫问杀青千古事,漆书应让管城侯。”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祭书神文》:“君之来兮毋徐徐,君友漆妃兮管城侯。”参见“ 管城子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管城侯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管城侯(guǎn chéng hóu),是汉语中对毛笔的雅称,属典故性称谓。其释义与来源如下:


一、本义与词源

“管城侯”典出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寓言散文《毛颖传》。文中将毛笔拟人化,虚构其生平:毛笔以兔毫为锋,竹管为身,因制作于管城(今河南郑州),且辅助书写之功卓著,被秦始皇封为“管城侯”。

此称自此成为毛笔的代称,凸显古人以爵位尊称文房用具的文化趣味。

来源:韩愈《毛颖传》(载《昌黎先生集》卷三十六)。


二、文化内涵

  1. 拟人化封号

    “侯”是古代五等爵位之一,以“管城侯”封笔,既赞誉毛笔在文化传承中的核心地位,亦反映文人“以器载道”的雅趣。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8册,第1063页。

  2. 文房四宝体系关联

    与“墨曹都统”(墨)、“楮国公”(纸)、“铁面尚书”(砚)等并称,构成完整的文房器具拟人化称号系统,体现古代文人对书写工具的珍视。

    来源: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与文人生活》学术研究(2019)。


三、别称与演变


四、权威工具书释义

《汉语大词典》定义:

管城侯:毛笔的别名。因韩愈《毛颖传》以毛笔拟人封管城侯,故名。

来源:《汉语大词典》电子版(访问自:汉语大词典数据库)。


“管城侯”以寓言手法赋予毛笔人格化爵位,承载中国古代文人对书写工具的敬重,是汉语中兼具文学性、历史性与文化象征的独特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管城侯”是中国古代对毛笔的一种雅称,属于文人常用的代称或戏称。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管城侯”即“管城子”,是毛笔的拟人化称谓。这一名称源于毛笔的构造特点:笔杆多为竹管制成,而“城”暗喻笔毛聚拢如城池,“侯”则赋予其爵位化的尊称,体现文人对书写工具的珍视。

  2. 词源与典故

    • 最早见于元代朱德润《赠笺纸吕生》诗之二:“莫问杀青千古事,漆书应让管城侯。”此处以“管城侯”代指毛笔,强调其在文字传承中的作用。
    • 鲁迅在《祭书神文》中也曾引用:“君友漆妃兮管城侯”,将毛笔(管城侯)与墨(漆妃)并称为书写工具的代表。
  3. 文化意涵
    此类雅称反映了古代文人“以物喻人”的趣味,通过赋予文具人格化称号,表达对书写艺术的推崇。类似称谓还有“中书君”(笔)、“墨卿”(墨)等。

“管城侯”是毛笔的文学化别称,常见于诗词与文人作品中,兼具功能描述与文化隐喻。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文引用或历史演变,可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爱生恶死哀恕傲俗阿平绝倒被板唱叫尺笺出大恭搐缩撮土当儿单衔眈学迭次遁迹方外多嫌鹅毛大雪恩煦阀閲耿耿于怀豪鸷黄钟长弃践政郊见交开嘉遇进幸计穷力尽廐律榘矱开通看风驶船诓嘴媿畏来由老婆婆柳态笼絃鹿头栅杩桶妙偈磨鑢滂浡前方求靠期信拳偻柔色塞北沙表神奸巨蠹市集双绉宿讼通信员投工委付围击卫鱼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