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末喜的意思、末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末喜的解释

亦作“ 末嬉 ”。即 妺喜 。 夏桀 之妃。《荀子·解蔽》:“ 桀 蔽於 末喜 、 斯观 ,而不知 关龙逢 。”《吕氏春秋·慎大》:“ 桀 迷惑於 末嬉 ,好彼琬琰,不恤其众。”《汉书·外戚传序》:“ 夏 之兴也以 涂山 ,而 桀 之放也用 末喜 。” 颜师古 注:“ 末喜 , 桀 之妃, 有施氏 女也,美於色…… 桀 常置 末喜 於膝上,听用其言,昏乱失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末喜"(也写作"妺喜")是中国古代历史与传说中的著名人物,其名字在现代汉语词典及语言学角度主要承载特定的历史文化含义:

  1. 基本释义与身份

    "末喜"指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的宠妃。其名字中的"末"(或"妺",音 mò)并非"末尾"之意,而是特定人名用字;"喜"为名字组成部分。她是中国古代史籍中最早记载的"红颜祸水"原型之一,常与商纣王的妃子妲己并称,象征君王的昏聩与王朝的覆灭。

  2. 字形与词源考辨

    • "妺" vs "妹": 关键区别在于"妺"(mò)左偏旁为"末",而"妹"(mèi)左偏旁为"未"。古籍中多写作"妺喜",《国语》《史记》等早期文献均用此字形,现代词典(如《汉语大字典》)明确区分二字。
    • 来源: 据《国语·晋语一》记载:"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 表明她是夏桀征伐有施氏部落时,有施氏献出的美女。
  3. 历史文化内涵(核心词义延伸)

    "末喜"一词在汉语中已超越单纯人名,衍生出特定的文化象征意义:

    • 祸国殃民的代表: 史载(如《列女传·孽嬖传》)她生活奢侈("女子行丈夫心,佩剑带冠")、行为放纵(听裂帛之声取乐),被视为导致夏朝灭亡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使其名字成为"导致国家衰亡的女性"的代名词。
    • 君王昏聩的参照: 她的故事常被用来警示君王远离美色、勤政爱民,其名字关联着对统治者失德的批判。
  4. 现代用法与词典收录

    在现代汉语中,"末喜/妺喜"主要作为历史专有名词使用,出现在:

    • 历史典籍与著作: 如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刘向《列女传》。
    • 成语典故与文学引用: 常在提及"红颜祸水"、"桀纣之败"时引用。
    • 大型语文工具书: 《汉语大词典》《辞海》等均收录该词条,释义侧重于其历史身份及文化象征。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末喜”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

  1. 历史人物:夏桀之妃

    • 末喜(也写作“末嬉”或“妺喜”)是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的妃子,出自有施氏部落。据《荀子·解蔽》《吕氏春秋》等古籍记载,夏桀因宠爱末喜而昏庸失道,最终导致夏朝灭亡。
    • 如《汉书·外戚传》提到:“桀之放也用末喜”,颜师古注称她因美貌被夏桀宠信,常置膝上听政,导致国家混乱。
  2. 成语含义:最后的喜悦(较少见)

    • 部分现代词典(如、2)将其解释为成语,意为“经历努力后最终获得的成功或喜悦”。例如:“夏末喜尝新酒味,春初爱嗅早梅香”(宋代邵雍诗)。但此用法较罕见,且可能与历史人物混淆。

建议: 在历史文献或古文解读中,“末喜”多指夏桀妃子,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现代语境下若作为成语使用,需注意区分来源的权威性。

别人正在浏览...

北渚便邮别府宾将才德参言草荒撑扛冲飙淳人触续词训丛霄登臣垫财丁字街罚铜鬼藏骇观海阔天高皓颢合鼓诃谑鸿禧黄心祸福无门活扣火铃佳观僵尸佼佹金仆姑激怒柩室积压开出开炮愣愣磕磕陵官龙图老子路见不平,拔剑相助梅犀莫训朋会疲匮奇侅起联情话轻辱上造麝月石图兽罟属卢铁扇公主晚岁緼袍五行大布险地席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