篙竿的意思、篙竿的详细解释
篙竿的解释
[punt-pole] 〈方〉∶撑船的竹竿
详细解释
撑船的竹竿。 宋 苏轼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篙竿繫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鷄狗惊。”
词语分解
- 篙的解释 篙 ā 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竹篙。篙工。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 竿的解释 竿 ā 竹子的主干:竹竿。立竿见影。揭竿而起。 特指“钓鱼竿”:垂竿。投竿。竿钓。 古代指竹简:竿牍(书信)。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篙竿”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撑船的竹制工具,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篙竿(拼音:gāo gān)指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是传统船只行进时用于控制方向和推动的工具。该词在方言中常见,尤其用于描述江南水乡的船只操作。
2.详细释义
- 字面意义:以竹或木制成的长竿,通过抵住河床或岸边借力推动船只。
- 扩展用法:在部分语境中,可比喻为“支撑事物的关键或基础”,例如“篙竿之力,撑起一方生计”。
3.文学与历史引用
宋代文人苏轼曾在《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中写道:“篙竿繫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鷄狗惊”,通过篙竿的意象描绘船只停泊与军队过境的场景。
4.方言与地域特色
该词在南方方言(如吴语、粤语)中常用,特指竹制撑船工具,与北方“船桨”有所区别。
5.相关词汇
- 近义词:篙杆、船篙
- 反义词:桨(功能不同,桨用于划水,篙用于撑船)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引用或方言用法,可参考苏轼诗集或方言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篙竿》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篙竿是指划船时所使用的长杆或桨。在船行中,篙竿被用来划水、推动船只前进。它是一种工具或设备,用于操控船只的方向和速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篙竿》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竹”和“立”。其中,“竹”是一个常见的部首,表示与竹子相关的事物,而“立”则表示站立或直立的意思。
来源
篙竿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历史悠久,并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的航海和交通方式。它是人们在远古时期发展出的一种划船工具。
繁体和古时候汉字写法
《篙竿》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都是“篙竿”。古代汉字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保留了词义和发音。
例句
1. 他紧握着篙竿,用力划水,推动船只前进。
2. 船夫熟练地操作着篙竿,使船只稳定地行驶在河流中。
组词
篙竿可以与其他词组合成一些相关的词语,例如:船篙(划船的篙竿)、篙头(篙竿的前端部分)、篙船(使用篙竿的船只)等。
近义词
替代词汇包括:桨、划手、船桨,这些词汇也可以用来表示划船或划水的工具。
反义词
与篙竿相对的词汇包括:桅杆(船上的立杆或支柱,用于承载帆等)或者船帆(用于捕风推动船只前进的帆布)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