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渡的意思、官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渡的解释

(1).官设的渡口。 唐 韩愈 《木芙蓉》诗:“採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唐 韩偓 《早起五言三韵》:“依依官渡头,晴阳照行旅。” 前蜀 韦庄 《建昌渡暝吟》:“月照临官渡,乡情独浩然。”

(2).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中牟县 东北,因临古 官渡水 而得名。 东汉 末, 曹操 以劣势兵力战败 袁绍 主力军于此。今尚有土垒遗存,称 中牟台 ,又称 曹公台 。《后汉书·郑玄传》:“时 袁绍 与 曹操 相拒於 官度 。” 三国 魏 曹丕 《柳赋》序:“昔 建安 五年,上与 袁绍 战於 官渡 ,时余始植斯柳。自彼迄今,十有五载矣,感物伤怀,乃作斯赋。” 唐 杨炯 《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四时繁弱,射 连尹 於 嶅山 ;万辟太阿,杀 颜良 於 官渡 。” 清 陈维崧 《酷相思·冬日行彰德卫辉诸处马上作》词:“一鞭裊裊临 官渡 ,雁叫酸如雨。儘古往今来夸割据, 漳水 也,东流去, 淇水 也,东流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官渡”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结合历史与地理背景可详细解释如下:


一、地理概念

  1. 官设渡口
    指古代由官方设立的渡口,用于公共交通。例如唐代韩愈、韦庄等诗人的作品中均有提及,如“採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2. 古地名
    位于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因临近古“官渡水”得名。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在此展开“官渡之战”,使其成为重要历史地标。现遗址存有“中牟台”(曹公台)等遗迹。


二、历史事件:官渡之战

  1. 背景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袁绍占据河北四州(冀、青、幽、并),拥兵十余万;曹操控制中原,兵力约两万。双方为争夺北方霸权,于公元200年在官渡决战。

  2. 关键战术

    • 以少胜多:曹操利用情报优势,焚烧袁绍粮草(乌巢),瓦解其士气。
    • 地理优势:官渡地处黄河要冲,曹操依托地形构建防御工事,避免正面交锋。
  3. 结果与影响
    袁绍战败后势力衰落,曹操统一北方,奠定曹魏政权基础。此战成为三国格局形成的关键转折点,亦被列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


三、引申含义

“官渡”在文化语境中常象征权力斗争的关键节点或重大决策时刻,源自官渡之战的战略意义。


总结
“官渡”既是地理名称,也是历史事件的代名词,其双重含义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军事史和文化记忆的重要部分。

网络扩展解释二

官渡

官渡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其中,官字由宀(宀为部首)和㕣(陈思和)两个部分组成;渡字由氵(三点水)和度部(都部,走向右则为度),共计14画。

来源

官渡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了刘备、曹操和袁绍之间在官渡之地的军事对峙。之后,官渡一词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两个或多个权势对峙的场景或状态。

繁体

官渡的繁体字为官渡。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官字写法与现在相比有所不同,如官渡事件发生时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在有所差异。

例句

1. 这场选举就像是一场官渡,各方势力争夺不休。

2. 在这个官渡之地上,两大公司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争。

组词

官渡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不同的词组,如官渡之战、官渡局势、官渡对决等。

近义词

类似于官渡的近义词有权力对峙、势力对抗、权谋之争等。

反义词

与官渡相反的词有合作、团结、和谐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