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腊的意思、鼠腊的详细解释
鼠腊的解释
腊制的老鼠。亦比喻有名无实的人或事物。 明 朱灏 《逃暑赋》:“知东方不可託兮,餐北方之鼠腊。”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宝鼠腊之徒,欲诬今文家,则以为一篇,欲诬 孔 壁,则以为三篇。”参见“ 鼠璞 ”。
词语分解
- 鼠的解释 鼠 ǔ 哺乳动物的一科,门齿终生持续生长,常借啮物以磨短,繁殖迅速,种类甚多,有的能传播鼠疫等病原,并为害农林草原,盗食粮食,破坏贮藏物、建筑物等(俗称“耗子”):老鼠。鼠胆。鼠目寸光。投鼠忌器。鼠辈
- 腊的解释 腊 (臘) ī 干肉:“噬腊肉,遇毒。” 晾干:“燃得而腊之以为饵。” 皮肤皴皱。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鼠腊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风干的老鼠尸体。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出现,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
本义:风干的老鼠
- 这是“鼠腊”最直接的字面意思。“腊”(xī)在此处通“昔”,指干肉。因此,“鼠腊”即指经过风干处理、状若干肉的老鼠尸体。这反映了古代储存食物或处理动物遗骸的一种方式。
- 例证可见于古代博物志或医书,如《本草纲目》在提及某些鼠类时,会间接关联到其干燥形态的药用或存在状态。
-
引申义:冒充珍品的劣物/欺世盗名者
- 这是“鼠腊”更常见且更具文化意义的用法。它源于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最早见于《尹文子》或《庄子》相关记载,后为《聊斋志异》等书引用):古时有人将风干的老鼠冒充名贵的“璞”(未经雕琢的玉石)或珍稀动物腊肉去进贡,企图蒙骗他人或君主。事情败露后,“鼠腊”便成为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徒有其表之物的代名词。
- 此引申义常用来讽刺那些名不副实、欺世盗名的人或事物。例如,清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卷九·佟客》中写道:“世之以鼠腊为璞者,亦比比皆是乎!”(意思是:世上把干老鼠冒充美玉的人,不也是到处都是吗!)这里就是用“鼠腊”来讽刺那些冒充贤士的欺世盗名之徒。
“鼠腊”一词,从字面看指风干的老鼠尸体,但其文化内涵更侧重于由其引发的寓言故事所赋予的象征意义——指代那些冒充珍贵、美好事物的劣质品或欺世盗名者。这个词语生动地体现了汉语词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批判精神。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权威词典释义)
- 《本草纲目》(李时珍著,古代医药典籍,提及鼠类形态)
- 《聊斋志异》(蒲松龄著,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使用“鼠腊”引申义的代表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鼠腊”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与引申义两方面解析:
一、字面解释
“鼠”指老鼠,“腊”指腊制(风干或腌制)的加工方式,因此“鼠腊”字面意为腊制的老鼠。但实际使用中,该词极少用于描述具体食物,更多作为比喻。
二、比喻义
“鼠腊”常被用来比喻有名无实的人或事物,即外表看似有价值,实则空洞无用。例如:
- 明代朱灏《逃暑赋》中用“餐北方之鼠腊”暗喻虚有其表的选择;
- 清代龚自珍《大誓答问》以“鼠腊”讽刺徒有虚名的文献。
三、关联典故
该词与成语“鼠璞”相关(“鼠”指未腊制的鼠,“璞”指未雕琢的玉),均强调名实不符的对比。
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特定文学语境。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历史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爱称鞍鼻白鹿币白屋之士宝子不分皂白不咸不淡昌亡承泣尘颜搥背打样调人放包袱愤怼粪箕光前啓后官学黑钙土诙诡护脱茧观角糉景刻谲功窭室狂梦苦不堪言拉家带口凉糕令舍龙官驴鸣一声美工淖弱匿名泞滑泥炭盘究披离平粹譬似旗军清心少欲请旨融达入林如履薄冰市丈书文甜话儿调三惑四童谣推陈致新王都无远不届衔蹶险文小序信而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