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束湿 ”。1.捆扎湿物。形容旧时官吏驭下苛酷急切。《汉书·酷吏传·宁成》:“好气,为少吏,必陵其长吏;为人上,操下急如束溼。” 颜师古 注:“束溼,言其急之甚也。湮物则易束。” 唐 颜真卿 《朝议大夫徐府君神道碑》:“公正色谓之曰:‘僕从祖父司刑卿, 天授 中,详理寃狱,振雪者七十餘家;今子孙犹困於 襄陵 ,岂忍以束湿之事以自便也。’” 宋 苏轼 《刚说》:“方新法之初,监司皆新进少年,驭吏如束溼,不復以礼遇士大夫。” 明 宋濂 《薛府君墓志铭》:“ 项氏 性恪严,驭府君如束湿,髮虽颁白,不能免谴訶。”
2.谓严饬。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 杨公 日飞檄,束溼诸将,以为距贼不宜太远。”
3.形容生活的蹙迫困厄。 清 郑燮 《赠潘桐冈》诗:“天公曲意来缚縶,困倒 扬州 如束湿。”
4.指蹙迫困厄之境。 清 王夫之 《诗广传·大雅四六》:“ 有周 之弓,天下之至调者也, 厉王 蹶而张之,筋蹙漆解,不絶者无几, 宣王 起,以柔道承之,庶几释天下於束溼乎!”
束溼(shù shī)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语用特征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义与构词解析 该词由“束”(捆绑)与“溼”(湿润)两个语素构成,字面指捆绑湿润的物体。东汉班固《汉书·酷吏传》记载“束湿令急”之语,原指汉代官吏对待囚犯的严苛手段,因湿润的绳索在干燥后会收缩变紧,引申为施加重压的统治方式。
二、词义演变轨迹
三、现代应用范畴 当代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研究及成语活用中,《汉语大词典》将其列为二级古语词,在书法理论中偶见借喻笔法遒劲的创作状态。
“束溼”(也写作“束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主要涵盖以下方面:
与“束溼”相关的成语如“束湿成法”,均强调严苛束缚的意象。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汉书》《天香阁随笔》等原始出处。
邦壤剥复之机标取鬓发比日逋臣擦拳抹掌骋快锄櫌定于地埶动脉粥样硬化多许少与娥姜水凡夫麸皮果然如此好样的合室画毬花市缄闭记府迥漠就缚九经具报考择涝田力父立节搂沟子蒙茏蒙聋描鸾刺凤墨惨木遁木酪怒叿叿披诵乞寒泼胡扰畜三顾茅庐三月不知肉味室宿耍心眼儿赎当树盖素月太一挑转贴费提审体育场颓向托产五粒风香薷溪壑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