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贡士名册;贡士行列。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贾忤旨》:“﹝ 宣宗 ﹞除 岛 为 遂州 长江 主簿…… 岛 因授此官,永离贡籍。”《宋史·孙何传》:“ 何 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篤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在贡籍中甚有声。”
贡籍是古代中国记录地方向中央政权缴纳贡品的官方簿册制度。该词由"贡"与"籍"二字构成:"贡"本义为进献方物,《周礼·天官·大宰》载"以九贡致邦国之用";"籍"指登记造册的文书,《说文解字》释为"簿书也"。二者合称特指登记各地进贡物品的专门档案,属于国家财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文献通考·职役考》记载,贡籍制度始于夏代"任土作贡",至周代形成"九贡"体系,包含祀贡、嫔贡、器贡等九类贡品。唐代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强调:"贡籍所载,皆因地制宜",说明该制度遵循地理物产差异制定。宋元时期发展为"方物上供制",明清演变为"土贡制度",始终承担着维系中央与地方经济联系的功能。
相关词汇体系包括:
(主要参考《汉语大词典》《周礼注疏》《文献通考》等典籍)
“贡籍”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专有名词,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贡籍”指贡士名册或贡士行列,即记录通过地方选拔、推荐至中央参加科举考试者(贡士)的官方名册。
如需进一步了解科举制度或具体历史案例,可参考《鉴诫录》《宋史》等文献原文。
案据百不一存备述本来晨光处裁村镇错头大共淡水生态系统胆土地瘠民贫端人坟陵佛图汞灯姑老爷过激寒栖汗禢儿嚎啕鹤立闳卓昏氛监管交忿教养所惊救酒炉爵马课表可乘之机口燥唇干狼飡虎咽灵琛灵祚离阻马递马蕲美除闹喳喳盘养奇律企喻任公子軕子舌弊升朝盛况使副十紧陶铸维御温纯宪兵乡迩先辂孝烈萧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