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荒絶僥的意思、穷荒絶僥的详细解释
穷荒絶僥的解释
极远的边塞。
词语分解
- 穷荒的解释 .困苦饥荒。《后汉书·王望传》:“是时州郡灾旱,百姓穷荒。”.绝塞;边荒之地。 唐 岑参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穷荒絶漠鸟不飞,万磧千山梦犹懒。”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三折:“他
- 僥的解释 僥 ǎ 僥 á 均见“侥”。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穷荒绝徼"(qióng huāng jué jiào)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极其偏远、荒凉、人迹罕至的边远地区。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
一、字词释义
-
穷荒:
- 穷:本义指尽头、极端,引申为偏僻、闭塞、资源匮乏之地。
- 荒:指荒凉、未开垦、人烟稀少。
- 合义:指极其荒凉偏僻、远离文明中心的区域。
-
绝徼:
- 绝:意为断绝、极远、难以到达。
- 徼(jiào):古义指边界、边塞、边疆之地。
- 合义:指地处极远的边陲,与外界隔绝的边境地带。
-
整体含义:
- 形容地方极其偏远荒凉,位于国家或文明区域的极边缘,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环境艰苦,近乎与世隔绝。
二、语义特征
- 地理偏远性:强调地理位置处于疆域的最边缘。
- 环境荒芜性:突出自然环境的荒凉、贫瘠、未开发。
- 人迹罕至性:暗示人口稀少,甚至无人居住,远离社会中心。
- 文化隔绝性:隐含远离主流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信息闭塞。
三、用法与语境
-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描绘边塞、荒漠、孤岛等极端环境。
- 带有一定的夸张色彩,强调其偏远和荒凉程度之甚。
- 常与“不毛之地”、“天涯海角”等词义相近,但“穷荒绝徼”更侧重地理位置的边远和与中心区域的隔绝。
四、引用参考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穷荒”、“绝徼”及类似成语有详细释义,是权威的汉语工具书。可参考其相关词条。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作为规范词典,虽未直接收录该成语,但对“穷”、“荒”、“绝”、“徼(边界义)”等单字有权威解释,可辅助理解。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徼”的古义(边界)有明确解释,是理解该成语的关键。
-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作为大型古汉语辞书,对“穷”、“荒”、“绝”、“徼”的古义及用法有详尽考释,是探究成语本源的重要依据。
五、示例
古代戍边的将士,常常被派往穷荒绝徼之地,忍受着风沙严寒与思乡之苦。(此句体现了该成语在描述边塞环境时的应用)
“穷荒绝徼”是一个形象描绘极端偏远、荒凉、隔绝之地的成语,其核心在于强调地理位置的边远性、环境的荒芜性以及人迹的罕至性。理解其构成单字(穷、荒、绝、徼)的古义是把握其整体内涵的关键。
网络扩展解释
“穷荒絶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ióng huāng jué jiǎo,其核心含义指极远的边塞或荒僻之地。以下为详细解析:
释义与解析
-
整体词义
形容极其偏远、荒凉的边疆地区,通常带有地理位置隔绝、人迹罕至的意味。
-
分字解释
- 穷:此处指“极尽、尽头”,如“穷尽”;
- 荒:荒凉、未开发之地;
- 絶(绝):断绝、极限,表极致状态;
- 僥(徼):通“徼”,指边界、边塞。
出处与用法
- 古籍例证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穷荒绝徼,圣人以爪甲视之。” 清代魏源《圣武记》亦用其描述边远征伐之地。
- 文学语境
多用于描写边疆戍守、军事征途或自然环境的荒僻,例如:“将士戍守穷荒絶僥,与风沙为伴。”
相关词汇
- 近义:穷乡僻壤、天涯海角;
- 反义:繁华之地、通都大邑;
- 关联成语:穷崖絶谷(险峻的山谷)、山穷水絶(绝境)。
注意
此词因用字生僻,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文学性较强的文本。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语境或例句,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拔济变故易常表弟避面尹邢插枝臣属齿弊舌存出入证从辇倅马代及眈眈逐逐得未曾有嫡裔读书三到独侑泛采飞阁流丹宫粉挂镜线挂冕官当瑰宝号诉鸿归后备军桓山之泣活捉剑腹饴脣较别家务家无二主积岁累月极战句矩美人计莫敢内学亲疎权县曲形瑞禾濡如搔扰双凫书迷鼠牙树荫舒张酸不溜丢所见略同天壤悬隔填篆铁笔无私通都枉横罔上虐下婐婉五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