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节镇的意思、节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节镇的解释

(1).指节度使。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族祖 天水 昭公 ,以旧相为吏部侍郎……公凡八任銓衡,三领节镇,皆带府号。”《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上》:“戊午,以 陇州 防御使 相里金 为 陕州 节度使。初,帝以檄书告藩隣,唯 金 遣判官 薛文遇 往来计事,故以节镇奬之。”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节度使在家食俸之例见于葛从周碑》:“ 从周 以疾致仕,遥授节度,食其俸于家,非真节度也, 宋 世节镇在家食俸之例殆始于此。”

(2).设置节度使的重镇。《宋史·职官志六》:“中兴,诸州升改节镇凡十有二。是时,诸将勋名有兼两镇、三镇者,实为希阔之典。”

(3).泛指驻有军事统帅的要塞。 清 顾炎武 《山海关》诗:“ 杨公 筑二翼,东西立罗郭;时称节镇雄,颇折氛祲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节镇是汉语历史词汇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军事术语,其核心概念源于唐代至五代的军事管理制度。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见于《新唐书》等史籍,可作如下分述:

一、官职含义

指“节度使”这一武官职衔。唐代在边境及重要地区设节度使,掌管辖区内的军、民、财政,持有朝廷授予的旌节作为权力象征。《资治通鉴·唐纪》载:“天宝中,缘边御戎之地置八节度使,谓之节镇”(来源:国学大师)。节度使在安史之乱后权力膨胀,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二、辖区含义

代指节度使统辖的军事重镇。宋代《文献通考·职官考》云:“宋初惩五代藩镇之弊,分命朝臣出守列郡,虽仍有节镇之名,而实无专城之寄”(来源:汉典)。这类军事辖区多设于战略要地,如唐代范阳、平卢等镇,具有独立屯兵、征税之权。

该词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过程,其制度设计对宋元明清的军事管理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现代汉语中,“节镇”主要用于历史文献研究及古代军事制度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节镇”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 指节度使官职
    这是该词的核心含义,源于唐代至宋代的军事官职。节度使是地方军政长官,掌管边疆或重要地区的兵权与行政权。例如,《旧五代史》提到“三领节镇”,即指多次担任节度使的职位。

  2. 设置节度使的重镇
    指被朝廷划定为节度使驻守的重要州郡或战略要地。如《宋史》记载“中兴诸州升改节镇凡十有二”,说明南宋时期有十二个州被升为节度使管辖的重镇。

  3. 泛指军事要塞
    明清时期,词义扩展为驻有高级军事统帅的关隘或要塞。例如,清代顾炎武在《山海关》诗中用“节镇雄”形容山海关的军事地位。


历史演变补充

需注意,将“节镇”解释为“克制欲望”的成语,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误读,建议以历史官职和军事含义为主。

别人正在浏览...

晻然白镣博祸财校差悮赤牒畜豪胆略电影袛裯防汛兵峯腹狗咬耗子灌输錧籥故椟龟趺后皇后婚恚訾讲画降辔较箸阶级矛盾积官浄泊晶格金禄济弱扶倾捐荐钜藩开眉展眼苛法勀己可泣可歌劳酒凉能陵谨六轮子毛氂猫鼠同处没葬青锋戚意诎缨插衽容典上脸梳裹箱死死平平天菩萨铁甲车体伏枉志伪人危邪炜烨卫仗虾蟇泉嚣乱心腹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