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恒象的意思、恒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恒象的解释

经常出现的某些预示吉凶的天象。《左传·昭公十七年》:“天事恆象,今除於火,火出必布焉,诸侯其有火灾乎!” 杜预 注:“天道恆以象类告示人。”《后汉书·襄楷传》:“帝以 楷 言虽激切,然皆天文恆象之数,故不诛。”《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初, 汉 熹平 五年,黄龙见 譙 …… 颺 曰:‘其国后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亦当復见。天事恆象,此其应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恒象”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来源和背景理解:

一、哲学与品德层面的含义(现代常用)

  1. 基本解释
    指恒定不变的形象或状态,强调持久性和稳定性。源自《孟子·尽心上》中“人之恒象,其犹天之恒象乎?”的论述,倡导人应如自然规律般保持一贯的品德与行为。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物在逆境、诱惑中保持坚定态度,如“他面对挑战始终恒象,展现了非凡的定力”。


二、古代天象学中的含义(历史文献)

  1. 基本解释
    指预示吉凶的常见天象,带有占卜色彩。例如《左传·昭公十七年》提到“天事恆象”,认为自然现象与人间祸福相关。

  2. 文献例证
    《后汉书·襄楷传》等古籍记载了通过观测恒象推测国运、灾变的案例,如“黄龙见譙”被视为帝王兴起的征兆。


三、其他领域释义

在命理学中,“恒象”被引申为特定符号的固定象征,如甲乙木代表官运、丙丁火象征学业等(参考道客巴巴资料),但此用法属于专业领域,日常较少涉及。

现代语境下,“恒象”多指稳定的品德或状态;古籍中则与天象占卜相关。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恒象

恒象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作名词,表示事物的不变的形态或模样。它是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心(忄)和象(象)。

心是一个基本部首,表示与人的内心感情或心理相关的事物。象则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子等。合在一起,恒象表示的是人心与事物的形态之间的关联。

恒象这个词来源于《庄子·秋水》: "十步之内,必有桃源,五十步之内,必有恒冥"。这里的恒冥就是指恒定不变的形态或模样。

在繁体中,恒象的写法是恆象,只不过最后一个部首的写法略有不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恒象的写法也存在一些变化。例如,恒有时会写成衡,象有时会写成像。这些写法在古代使用较多,但现在已较少使用。

以下是几个关于恒象的常见例句:

1. 他的容貌一直如此,真是恒象不变。

2. 这座建筑物的恒象十分独特,很难被复制。

同义词方面,可以使用“永恒的形象”或“一贯的外貌”来取代恒象。

反义词则可以使用“变化多端”或“无定形”来表示与恒象相对的概念。

一些与恒象相关的组词有:恒定、恒心、恒量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