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肃雝的意思、肃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肃雝的解释

亦作“ 肃雍 ”。亦作“ 肃邕 ”。1.庄严雍容,整齐和谐。形容祭祀时的气氛和乐声。《诗·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 毛 传:“肃,敬;雝,和。”《汉书·刘向传》引作“肃雍显相”。《诗·周颂·有瞽》:“喤喤厥声,肃雝和鸣,先祖是听。”《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唐禅社首乐章》:“乐以平志,礼以和容,上帝临我,云胡肃邕。” 宋 司马光 《瞻彼南山诗》:“自堂徂庭,上下肃雍,靡有不恭。”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二:“上帝高居儼肃雍,中书退食敢从容。”

(2).《诗·召南·何彼襛矣》:“曷不肃雝,王姬之车。”原指行车之貌。《诗序》则谓:“《何彼襛矣》,美王姬也。虽则王姬,亦下嫁於诸侯,车服不繫其夫,下王后一等,犹执妇道以成肃雝之德也。”后因以“肃雝”为称颂妇德之辞。《后汉书·皇后纪序》:“所以能述宣阴化,修成内则,闺房肃雍,险謁不行也。” 南朝 梁 刘潜 《为王仪同谢国姻启》:“荆布陋饰,已膺凡奬;负薪微胤,復降肃邕。” 宋 沉遘 《中书祭秦国夫人》:“惟灵孝友肃雝,慈祥温惠。” 明 屠隆 《昙花记·法眷聚会》:“其妻 房氏 理家戢众,门户肃雍;相夫奉姑,妇道无缺。” 清 袁枚 《新齐谐·医妒》:“一月之间, 马氏 家政肃雍,内外无间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肃雝(sù yōng)是汉语中一个典雅的古语词,由“肃”与“雝”(通“雍”)二字复合而成,多用于形容庄重和睦的氛围或德行。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1. 庄敬和谐

    “肃”指恭敬、严正,“雝”通“雍”,意为和谐、融洽。二字结合后,强调在庄重仪态中蕴含的平和气象,常见于描述祭祀、典礼等场合的秩序井然与氛围和睦。例如《诗经·周颂·清庙》中“肃雝显相”㊟,即指助祭者仪态端庄肃穆而又和睦协同。

  2. 德行温恭

    引申形容人的品德温和而恭谨。如《后汉书·鲁恭传》载“恭以肃雝显于朝”㊟,赞其以庄重谦德行在朝中彰显声望,体现内外兼修的气度。

典籍例证

《诗经·周颂·清庙》首开其用例:“於穆清庙,肃雝显相。”汉代郑玄笺注:“肃,敬;雝,和。”㊟ 此句描绘宗庙祭祀时,助祭者神情庄敬、行动和谐的场景,奠定了该词的礼制文化内涵。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肃雝”仍用于书面语,尤在描写传统礼仪、音乐或德行时保留古韵。如形容古乐“琴瑟肃雝”,或赞人“家风肃雝”,均承袭其庄重而和洽的特质。


参考来源

㊟ 《诗经·周颂·清庙》(中华书局《毛诗正义》卷十九)

㊟ 《后汉书·鲁恭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 郑玄《毛诗笺》(上海古籍出版社《毛诗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

“肃雝”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读音为sù yōng(“肃”读第四声,“雝”同“雍”,读第一声),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解释

  1. 含义
    指庄严雍容、整齐和谐 的状态,多用于形容祭祀时的庄重气氛或乐声,也可描述行车时的威严仪态()。

    • 例如《诗经·周颂·清庙》中“肃雝显相”,意为祭祀场合的恭敬和睦。
  2. 同义词变体
    亦写作“肃雍”“肃邕”,三者互通,强调恭敬与和谐的融合()。


二、引证与用法

  1. 典籍引用

    • 《诗经·召南·何彼襛矣》:“曷不肃雝,王姬之车。” 原指周王姬乘坐的车驾仪态庄严,后引申为对妇德 的称颂()。
    • 《汉书·刘向传》引作“肃雍显相”,进一步印证其形容祭祀的语境。
  2. 引申意义
    在礼制文化中,“肃雝”不仅指外在仪态,更包含内在的恭敬与和睦,如祭祀者的虔诚心态()。


三、字义分解


四、总结

“肃雝”是融合庄重感 与和谐感 的复合词,常见于礼乐、祭祀等庄重场合的描写,后亦用于赞美女性的德行。其内涵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敬”与“和”的重视。

别人正在浏览...

哀慽暗礁险滩半三不四悲苦辨位编余脖领儿残年草率收兵察度倡谋尺寸充寒簟纹如水抵滞讹替访谒肥松奉公守法風豔告代佷强荒芜花朝晦溽僵死湔浣井乘锦缋进举救接酒瓶可耻空谷传声烂板龙旒陪笑披发披心谴斥遣词造意黔愚栖置奇恣拳经三脊茅扫断时隐时现顺易慆慢剸诸颓意忳挚晚期伪从违伐危崖销堕谢妓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