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肃雍 ”。亦作“ 肃邕 ”。1.庄严雍容,整齐和谐。形容祭祀时的气氛和乐声。《诗·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 毛 传:“肃,敬;雝,和。”《汉书·刘向传》引作“肃雍显相”。《诗·周颂·有瞽》:“喤喤厥声,肃雝和鸣,先祖是听。”《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唐禅社首乐章》:“乐以平志,礼以和容,上帝临我,云胡肃邕。” 宋 司马光 《瞻彼南山诗》:“自堂徂庭,上下肃雍,靡有不恭。”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二:“上帝高居儼肃雍,中书退食敢从容。”
(2).《诗·召南·何彼襛矣》:“曷不肃雝,王姬之车。”原指行车之貌。《诗序》则谓:“《何彼襛矣》,美王姬也。虽则王姬,亦下嫁於诸侯,车服不繫其夫,下王后一等,犹执妇道以成肃雝之德也。”后因以“肃雝”为称颂妇德之辞。《后汉书·皇后纪序》:“所以能述宣阴化,修成内则,闺房肃雍,险謁不行也。” 南朝 梁 刘潜 《为王仪同谢国姻启》:“荆布陋饰,已膺凡奬;负薪微胤,復降肃邕。” 宋 沉遘 《中书祭秦国夫人》:“惟灵孝友肃雝,慈祥温惠。” 明 屠隆 《昙花记·法眷聚会》:“其妻 房氏 理家戢众,门户肃雍;相夫奉姑,妇道无缺。” 清 袁枚 《新齐谐·医妒》:“一月之间, 马氏 家政肃雍,内外无间言。”
“肃雝”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读音为sù yōng(“肃”读第四声,“雝”同“雍”,读第一声),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含义
指庄严雍容、整齐和谐 的状态,多用于形容祭祀时的庄重气氛或乐声,也可描述行车时的威严仪态()。
同义词变体
亦写作“肃雍”“肃邕”,三者互通,强调恭敬与和谐的融合()。
典籍引用
引申意义
在礼制文化中,“肃雝”不仅指外在仪态,更包含内在的恭敬与和睦,如祭祀者的虔诚心态()。
“肃雝”是融合庄重感 与和谐感 的复合词,常见于礼乐、祭祀等庄重场合的描写,后亦用于赞美女性的德行。其内涵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敬”与“和”的重视。
肃雝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历史背景。下面分别介绍肃雝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肃雝(sù lí)意为“安静、庄重、肃穆”。它用于形容严肃庄重的氛围和环境。在文学作品中,也可以指人们心境安宁、戒备心态、恭敬等。
肃雝是由“⺮”和“雨”组成。其中,“⺮”是一个独立的部首,读作“zhú”。按照笔画顺序,“⺮”有5画,“雨”有8画。
肃雝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汉字逐渐演变为繁体字。肃雝的繁体形式为“肅雝”,与简化字形式保持一致。
在古时候的汉字书写中,肃雝的写法略有不同。其中,“肃”的古代写法为“厍”加上“受”,表示肃静恭敬;而“雝”的古代写法为“余”在“隹”下加上“雨”,表示飘零。
1. 整个礼堂充满了肃雝的气氛,大家都静静地等待着嘉宾的到来。
2. 在这个肃雝的仪式上,我们向先烈敬献花圈,表达我们的崇敬之情。
肃雝可以与其他字组合成多个词语,例如:肃雝肃穆、庄肃雝敬、肃雝肃穆、肃雝之魂等。
与肃雝意义相近的词语有:庄重、严肃、恭敬、肃穆等。
与肃雝意义相反的词语有:轻松、欢快、活跃、喧闹等。
百口同声表左不可胜举长命花充博春牛图此若大观楼芳蕤肥皂丰凝盖饭更漏子含有和缓厚礼家蚕箭刻皦白饥劳羁鸟金缕拘阂口称宽恩唠喀两虢炼真冽风流星掣电骊羊沦踬罗丹慢条丝礼旁寄泮然瞥眼潜纳乔松之寿七窍生烟权衡确乎不拔绕缭惹绊人情冷煖戎装肉赘三江并流霜琯水浒素信太微逃形通会推结文学纤屑小动逍遥座谢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