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工业区位论的意思、工业区位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工业区位论的解释

关于工业企业空间位置选择的理论。由德国经济学家韦伯提出。其特点是:(1)是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2)工业区位论的建立,使工业布局的研究从个别企业布局转向研究工业地域综合设计;(3)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其他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4)不断采用新的科学方法和手段,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资料,用遥感手段获取信息。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工业区位论是研究工业企业空间位置选择的理论体系,主要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经济、地理和社会因素。以下是其核心内容和理论发展:

一、基本定义与起源

工业区位论由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于1909年在《论工业区位》中系统提出,认为运输成本、劳动力费用和集聚效应是决定工业布局的核心因素。该理论分为宏观(国家或地区工业布局)和微观(具体厂址选择)两个层面。


二、核心理论框架

  1. 韦伯的经典模型

    • 运输成本指向:通过原材料系数(稀有性原材料总重/制成品总重)判断布局方向
      • 系数>1:靠近原料地(如采矿、冶金)
      • 系数<1:靠近消费市场(如饮料、水泥)
    • 劳动力成本影响:当劳动力费用节约超过运输成本增加时,工厂向低工资区域转移
    • 集聚因子:企业集中带来的成本节约若大于运输/劳动力成本增量,则趋向集聚区
  2. 理论扩展与发展

    • 廖什的经济区位论:引入市场区概念,以最大利润替代最低成本,强调消费市场对布局的牵引作用
    • 伊萨德空间经济论:整合多学科方法,主张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区域开发规划
    • 行为学派理论:关注决策者偏好、企业组织等内部因素对区位的影响

三、现代影响因素分类

现代理论将区位要素细化为六大指向模型:

  1. 自然资源指向:原材料、能源、港口等
  2. 知识资源指向:高校、科研机构密集区
  3. 资本资源指向:融资便利的资本富集区
  4. 劳动力指向:廉价或高技能劳动力集中地
  5. 运输费用指向:货物重量与运输距离的综合考量
  6. 市场指向:中间产品与消费品的销售市场

四、理论特点与意义

  1. 成为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基础理论
  2. 从静态分析转向动态多因素综合研究,引入数学模型与信息技术
  3. 推动工业布局从单一企业选址扩展到区域产业网络设计

提示:如需了解具体案例或公式推导(如原材料系数计算),可参考韦伯原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工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是指对工业区位选择与布局的理论研究。下面将对该词进行拆分、解析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汇进行介绍。

拆分部首和笔画

《工业区位论》由三个汉字组成,其中“工”字的部首为“工”,笔画数为3;“业”字的部首为“业”,笔画数为5;“区”字的部首为“区”,笔画数为4。

来源

《工业区位论》这个词来源于中国的经济学理论研究,主要用于分析工业的区位选择与布局问题。

繁体

《工业区位論》是该词的繁体写法,使用繁体字进行表述。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此处以现代常用的简化字为准。

例句

1. 工业区位论认为,选择合适的区位对于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 他在研究《工业区位论》时发现了许多有益的结论。

组词

工业区位选择、工业布局、区位选择、区位布局

近义词

产业区位论、企业区位选择论

反义词

农业区位论、服务业区位选择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