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节度使的官署。幕,幕府。 唐 韩愈 《冬荐官殷侑状》:“﹝ 殷侑 ﹞兼通三传,傍习诸经,注疏之外,自有所得,久从使幕,亮直著名。”又 唐 韩翃 有《送李司直赴江西使幕》、《送赵评事赴洪州使幕》、《送张丞归使幕》、《送深州吴司马归使幕》等诗。
“使幕”是古代官职体系中的特定术语,其含义及背景可归纳如下:
基本定义
“使幕”指节度使的官署,即节度使处理政务的机构。其中“幕”指幕府,是古代军政官员的办公场所。
词义解析
历史背景与文献例证
唐代文献中多次出现该词,例如:
职能与地位
节度使幕府不仅是军事决策中心,也承担地方治理职能,其幕僚(如司马、判官等)多由中央选派或长官自行辟召,形成独立于朝廷的地方权力体系。
“使幕”是唐代节度使官署的专称,体现了当时军政合一的治理模式。其核心含义可通过分解“使”与“幕”并结合历史文献得到清晰阐释。
《使幕》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它可以解释为“召集人们进入帷幕的地方”或者“组织人们入帷幕中”的意思。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部首划分,拆分为“⺳”和“幕”。它的笔画数为10。
《使幕》来源于两个古代汉字的合并,其中“使”意为召集、命令,而“幕”意为帷幕。
繁体字“使幕”的写法为“使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常常因为演变和发展而不同。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古时候的“使幕”常常写作“使帷幕”。
1. 主持者亲自使幕,将所有参与人员聚集到会议室。
2. 在古代宫廷,只有贵族才能被允许进入使幕。
1. 使命:指命令、任务。
2. 幕后:指在幕后操作或参与的。
3. 使者:指被派遣执行任务的人。
1. 聚集:意为集合、集结。
2. 召集:意为召唤、号召。
解散:指让人们离开、结束聚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