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宫相的意思、宫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宫相的解释

官名。 唐 代太子官属有詹事府,统理一切政务;又有左右二春坊,掌管各局。两署之长官太子詹事与左右庶子均称为宫相。 唐 白居易 《与皇甫庶子同游城东》诗:“白马朱衣两宫相,可怜天气出城来。”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太子庶子为宫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宫相"是历史学领域的专有名词,特指中世纪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时期(5-8世纪)的最高行政官职。该词由"宫"(宫廷)与"相"(辅佐者)复合构成,发音为gōng xiàng,属于官职类名词。

该官职的设立可追溯至6世纪初,最初作为王室事务总管,负责管理宫廷日常事务。随着墨洛温王朝王权的衰落,至7世纪时宫相逐渐掌握军事、司法和财政大权,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力格局。据《中国历史大辞典·世界史卷》记载,宫相丕平二世于687年通过特里滕战役确立家族世袭特权,标志着宫相已成为实际统治者。

至8世纪,查理·马特担任宫相期间推行军事改革,创建采邑制度,其子丕平三世最终于751年终结墨洛温王朝,建立加洛林王朝。这一政治演变过程在《世界文明史纲》中有详细论述,显示宫相制度对欧洲封建体制形成具有关键作用。

辞书类文献中,《辞海》第七版将该词条归入"世界古代史"分类,强调其权力特征为"名义上辅佐国王,实际掌握王国实权"。而《大辞海·世界历史卷》则补充说明了该官职的法兰克语原词"major domus"(王室总管)的词源演变。

网络扩展解释

“宫相”一词在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中有不同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中国唐代官职

  1. 定义与职能
    宫相是唐代东宫(太子所属机构)的重要官职,包括太子詹事和左右庶子两类官员。

    • 太子詹事:隶属詹事府,统理太子政务,地位相当于朝廷的宰相。
    • 左右庶子:隶属左右春坊,掌管文书、礼仪等具体事务。
  2. 历史记载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皇甫庶子同游城东》中提及“白马朱衣两宫相”,印证了宫相作为太子辅臣的身份。宋代洪迈的《容斋四笔》也记载了“太子庶子为宫相”的别称。

二、法兰克王国官职

  1. 西方历史中的宫相
    译自法语“maire du palais”,是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的宫廷总管,掌握实际政权,后演变为加洛林王朝君主的前身。

三、词义演变

别人正在浏览...

邦盗备不住才貌两全裁慎钗裙常务赤疫翠翰打摸祷禳等望攧唇簸嘴癫狂敌赛督察繁乱燔肉风惠阜基勾却管乐皓日纥纥横从化力活动分子货位椒兰室浄瓶耤田激涌涓洁阔悉椋子笼绊木毬使者淰跃破壁七搭八清己肉脯肉赘软红香土睿见入竟问禁三大户僧雏沙岗鼫鼠水塘松筠之节蒜韲夙孽通太通淫物质文明下不来台小炉小学堂虾须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