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己的意思、清己的详细解释
清己的解释
谓以清廉之德要求自己。《后汉书·陶谦传》:“﹝ 赵昱 ﹞清己疾恶,潜志好学。” 唐 李翱 《唐故横海军节度赠左仆射傅公神道碑》:“公本用武力进,未尝治人,於是痛自刻凛,清己率下。”
词语分解
- 清的解释 清 ī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清水。清泉。清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清”;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清澈。清碧。清朗。清新。清醇。月白
- 己的解释 己 ǐ 对别人称本身:自己。知己。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干的第六位,用作顺序第六的代称。 人彼 笔画数:; 部首:己;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清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以清廉之德要求自身,注重自我修正与品德修养。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字面构成:由“清”(澄清、廉洁)和“己”(自己)组成,字面意为“使自己保持清明廉洁”。
- 定义:指通过严格的自律与反省,以清廉标准约束自身行为,修正错误并提升道德水平。
引证与历史用例
- 《后汉书·陶谦传》记载:“赵昱清己疾恶,潜志好学”,描述赵昱以清廉自律、憎恶恶行,同时专注学习。
- 唐代碑文(李翱《傅公神道碑》)提到“清己率下”,指为官者以身作则,以清廉品德领导下属。
深层内涵
- 自我修正:强调通过内省发现并改正缺点,如所述“澄清心志,修正错误”。
- 品德实践:不仅限于廉洁,还包含正直、克己等道德要求,是一种主动的修身态度。
使用场景
- 个人修养:适用于描述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的个体。
- 为官之道:古代多用于称赞官员清廉自律的品行,现代也可延伸至职业道德领域。
“清己”是兼具行为准则与精神追求的词汇,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与“为政以德”的理念。其核心在于通过自我约束实现道德完善,具有历史与现实的指导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清己的意思
清己(qīng jǐ)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整理、清理自己的思绪、情绪或行为。它可以用来表达一个人通过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态度、行为来改进自己。
拆分部首和笔画
清己是由“氵”(氵为水的偏旁)和“己”(巳字旁)组成。它的笔画数为11画。
来源与繁体
清己最早见于《诗经·魏风·硕人》:“矢彼薪如之何?矢彼清己!神湮其身。”后来,清己一词逐渐广泛使用并成为一个常用词汇。
在繁体字中,清己的写法为「淸己」。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清己的写法有所不同。以清代康熙字典为例,清己的写法为「淸巳」。
例句
1. 他每天晚上都会花一些时间静坐冥想,以清己思绪。
2. 为了更好地规划未来,她决定先清己情绪,再做决策。
组词
1. 清心:指使自己的内心保持纯净、平静。
2. 自省:反思自己的言行、态度和行为,而寻求进步。
近义词
反省、整理、调节
反义词
放任、纷乱、随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