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浄瓶的意思、浄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浄瓶的解释

(1).亦作“ 浄缾 ”。即浄水瓶。《释氏要览》卷中:“浄瓶,梵语军迟,此云瓶,常贮水,随身用以浄手。” 唐 李华 《东都圣善寺无畏三藏碑》:“ 观音大圣 在日轮中,手执浄瓶,注水於地中。” 宋 刘克庄 《清平乐·居厚弟生日》词:“乞取浄缾一滴,普教大地清凉。”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迎面採臺雕凹面汉文、夔龙,荷叶浄瓶;栏杆挖鱼门;洞中雕如意香草牙子二。”

(2).指花瓶。 宋 黄昇 《鹧鸪天·暮春》词:“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浄瓶。”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梅花过尽桃花恶,乞取山矾入浄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浄瓶(净瓶)是汉传佛教中重要的宗教器物,特指僧侣用于盛装净水的容器。其名称由“浄”(同“净”,表洁净)与“瓶”(容器)组合而成,最早见于唐代佛典《南海寄归内法传》,记载为“军持”,后汉译为净瓶。

形制与用途

传统净瓶多为铜、陶瓷或玉制,造型特征为长颈、鼓腹、单口,常附有曲柄。据《佛说造像量度经》描述,净瓶用于贮水供饮用或仪式洒净,象征涤除杂染。唐代高僧义净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记载,印度僧团日常携带净瓶以保持水源洁净。

宗教象征意义

在佛教艺术中,观音菩萨手持净瓶的形象广为流传,如《妙法莲华经》载观音“执杨枝净瓶,遍洒甘露”,寓意慈悲救度。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唐代观音造像,亦多见持净瓶的典型姿态。

历史演变

宋代《景德传灯录》记载禅宗公案时,多次提及净瓶作为法器的使用场景。明清时期,净瓶形制逐渐融入道教文化,衍生出“四海瓶”等变体,但核心的净化象征始终未变。

文学引用

《西游记》第四十二回描写观音“手内托着净瓶”,生动展现其作为法宝的文学意象,印证了该器物在中华文化中的深远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

“浄瓶”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分析,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解释:

1.宗教用具(佛教/道教)

指贮水用于洗手或宗教仪式的容器,梵语音译为“军迟”(kuṇḍikā)。其功能包括:

2.比喻人品高洁(成语)

作为成语时,“浄瓶”象征心灵纯净、品德无瑕之人,强调不受世俗污染的特质。
使用场景:多用于文学或赞美性语境,如“他如浄瓶般清廉自守”。

3.日常器物(花瓶)

宋代诗词中常指插花用的花瓶,兼具实用与雅趣。
示例


注意:不同语境下含义差异较大,需结合文本背景判断。如需更详细文献例证,可参考《释氏要览》《能改斋漫录》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宝车背驼博石参谭嘲慢宸声沉郁重播冲损除次出入打草谷蹈人旧辙订礼短犊二南方便囊翻过儿副官高欢割弃衮衮股子互联网蛟川尽都九禁拘弥冷觉麦耞毛拉美异耐人咀嚼内度矃目凝心浓妆艳饰拍手打掌磐礴痞话千门万户软轮车商羽沙蓬申愤生铜生物学伸直狮子身中虫竖臣庶孽四扇屏肃祗淘气逃释提督晚热逶蛇危危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