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浄缾 ”。即浄水瓶。《释氏要览》卷中:“浄瓶,梵语军迟,此云瓶,常贮水,随身用以浄手。” 唐 李华 《东都圣善寺无畏三藏碑》:“ 观音大圣 在日轮中,手执浄瓶,注水於地中。” 宋 刘克庄 《清平乐·居厚弟生日》词:“乞取浄缾一滴,普教大地清凉。”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迎面採臺雕凹面汉文、夔龙,荷叶浄瓶;栏杆挖鱼门;洞中雕如意香草牙子二。”
(2).指花瓶。 宋 黄昇 《鹧鸪天·暮春》词:“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浄瓶。”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梅花过尽桃花恶,乞取山矾入浄瓶。”
“浄瓶”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分析,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解释:
指贮水用于洗手或宗教仪式的容器,梵语音译为“军迟”(kuṇḍikā)。其功能包括:
作为成语时,“浄瓶”象征心灵纯净、品德无瑕之人,强调不受世俗污染的特质。
使用场景:多用于文学或赞美性语境,如“他如浄瓶般清廉自守”。
宋代诗词中常指插花用的花瓶,兼具实用与雅趣。
示例:
注意:不同语境下含义差异较大,需结合文本背景判断。如需更详细文献例证,可参考《释氏要览》《能改斋漫录》等古籍。
浄瓶(jìng píng),是一个汉字词汇,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水”部和“瓦”部。它的总笔画数为14。
浄瓶这个词来自佛教的用语,寓意为“净化之瓶”或“储存净化物品的容器”。在佛教寺庙中,浄瓶通常用来盛放清净水或特定的药物,具有净化身心、祛除烦恼的意义。
浄瓶的繁体写法为淨瓶。
古时候,浄瓶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瓶在古代写作甁,两侧各有一个竖立的“冖”,顶部有一个横的 “匚”。而浄的字形里则包括了“水”部的“氵”和“童”的上部,表示出它与水和净化相关的意义。
1. 在寺庙中,僧侣们将清净的水倒入浄瓶里,用来供养法器。
2. 他每天早晨都会倒些水在浄瓶中,然后用来洗净自己的尘垢。
浄瓶可以用来组成一些词语,例如:“浄心”(净化心灵)、“浄土”(极乐世界)、“浄净”(纯洁、清洁)等。
浄瓶的近义词为“净瓶”,反义词则没有明确的对应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