耤田的意思、耤田的详细解释
耤田的解释
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之田。 汉 蔡邕 《独断》:“王者耕耤田之别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明史·王锡衮传》:“二月,帝再耕耤田。” 清 方苞 《圣主躬耕耤田颂》:“乃以仲春元辰,躬临耤田,展事先农,秉耒三推,登臺以观,终亩於时。”
词语分解
- 耤的解释 耤 í 帝王亲自耕种(田地):“亲祭先农,耤于千亩之甸。” 租税。 耤 è 古通“藉”,借助:“以躯耤友报仇。” 笔画数:; 部首:耒; 笔顺编号:
- 田的解释 田 á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田野。耕田。 和农业有关的:田家。田园。 古同“畋”,打猎。 古同“佃”,耕作。 姓。 笔画数:; 部首:田;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耤田”是中国古代与农业礼仪相关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1.词义与读音
- 读音:耤田读作jí tián(“耤”音同“集”),在《史记》中写作“籍田”,《汉书》《旧唐书》等作“藉田”,明清后多固定为“耤田”。
- 本义:最初指耕作行为,后引申为借助民力耕种的田地,尤其指井田制中的“公田”部分。
2.历史背景与功能
- 井田制关联:耤田源于西周井田制,将土地划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由周边私田的农户共同耕种,收成归统治者所有,故称“耤田”(即借民力而耕)。
- 礼仪化:周代起,天子、诸侯需亲自参与耤田耕作(如“三推”仪式),象征对农业的重视,后演变为国家祭祀礼仪的一部分。
3.制度演变
- 早期实践:汉代蔡邕《独断》记载,天子、三公、诸侯按等级参与耕作(天子三推犁,诸侯九推等),体现等级制度。
- 后世延续:明清时期,北京先农坛仍保留皇帝亲耕耤田的仪式,如《明史》记载崇祯帝“再耕耤田”,清代方苞亦描述过相关场景。
4.文化意义
- 耤田不仅是经济制度,更是“重农”的政治象征,通过仪式强化统治者与农业、民生的联系,具有教化功能。
总结
耤田本质是古代统治者借助民力耕种的公田,后发展为融合农业经济与礼制的特殊制度。其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相关仪式至今在文化遗产中留有痕迹(如先农坛遗址)。
网络扩展解释二
耤田(jiē tián)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拆分部首为耒和田,共有14个笔画。这个词的来源和繁体是古汉字的写法。
耤田这个词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中,耒表示农耕工具,田表示农田,合在一起形成耤田,意味着耕地、耕种。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农民在农田上进行耕作和种植。
以下是耤田的例句和相关词汇:
1. 农民们每年春季都会去耤田,准备种植新的庄稼。
2. 他从小就爱好农田劳动,每天都去耤田。
3. 耤田工具包括犁、铲等耕作工具。
4. 耤田是农民们劳动的主要场所。
组词:农耤、耤作、耤田。
近义词:农耕、耕作。
反义词:收获、收割。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板肋拔头变质岩标准状况裨海常物充列出分子存亡絶续待考黨護荡漭电大雕瑑斗士多娇旛旂废籍风煞風序富春桂浆棍精黑种人秽滥结轨锦缆九宫真人廥库宽明苦克椋子木溜冰率以为常麪浆灭失偏练雨凭翊扑桃绮错七符六诏鬐介情笺七弦琴劬劳顾复入室升堂少形涉道申治疏悻夙儒他心田头梃杻屯塞拖牢洞万神武英殿聚珍版书五云字携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