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禳的意思、祷禳的详细解释
祷禳的解释
祈祷鬼神求福除灾。 唐 柳宗元 《时令论下》:“语怪而威之,所以炽其昏邪淫惑而为祷禳猒胜鬼怪之事,以大乱于人也。” 宋 苏辙 《祭灵惠汪公文》:“自夏及秋,中间祷禳,神不厌瀆,卒保康乂。”
词语分解
- 祷的解释 祷 (禱) ǎ 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求福:祷文。祷告。祷念。祈祷。 祝愿,敬辞:为祷;至祷;是祷(上面三个词常用在书信结尾,表示请求或期望)。盼祷。 笔画数:; 部首:礻; 笔顺编号:
- 禳的解释 禳 á 祈祷消除灾殃:禳解。禳灾。 笔画数:; 部首:礻;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祷禳”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通过宗教或巫术仪式祈求福祉、消除灾祸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祷禳(dǎo ráng):指通过祈祷鬼神以祈求福气、祛除灾祸的仪式或行为。其中:
- “祷”:意为向神灵祈求福佑;
- “禳”:意为通过法术或仪式消除灾祸。
2.历史用例
- 唐代文献:柳宗元在《时令论下》中提到,古人因迷信鬼神而盛行祷禳,甚至引发社会混乱。
- 宋代记载:苏辙在《祭灵惠汪公文》中描述,人们通过持续的祷禳活动祈求安康。
3.文化背景
- 巫术关联:古代“禳”属于祝由术(巫术)的一部分,常结合符咒、草药等手段驱邪治病。
- 仪式性质:通常由特定仪式主持者(如巫师)完成,具有宗教与民俗双重色彩。
4.现代认知
- 该词现已罕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反映古人对自然与超自然力量的敬畏。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仪式细节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时令论》《祭灵惠汪公文》等原文(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祷讨:祈求神灵保佑驱散灾难的仪式。组词:祷告、祷文、祷念。近义词:祷祝、祝福、祷告。反义词:抗拒、违抗、蔑视。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祷(从示从寸)。 源自:"祷摇"。用途:迎战时、隐蔽消灾之际、行军祷告、求降服于迥异之神或人。 繁体字:禱討。 例句:我每晚都会对神灵祷求平安与健康。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