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旧时妇女裹缠后形似弓状的小脚。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恐 唐 人自以足指为玉笋,非必以弓纤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昔题妇人足,不曰素洁,则曰丰妍。夫今妇人缠足……腥秽特甚,使 谢 李 辈舍其弓纤,而诬以洁素,一何舛哉。”
“弓纤”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中国古代女性因裹足而形成的特殊足部形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旧时妇女通过裹足(缠足)后形成的形似弓状的小脚。这种习俗源于古代审美观念,女性自幼用布帛紧束双足,使足骨变形,最终形成前端尖细、足背弯曲如弓的形态。
词源与用法
裹足是中国古代对女性身体束缚的陋习之一,始于宋代,盛行于明清。其审美标准以“三寸金莲”为理想形态,而“弓纤”一词正是这种畸形审美的语言体现。需注意的是,这一习俗已被现代社会彻底摒弃。
弓纤:指用来拉紧弓弦的细绳,也可用于绑扎、系缚物品。弓纤一般采用柔韧且耐磨的材料制作,如麻线、牛筋等。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弓:左右结构 部首弓 属于六笔画 - 纤:上下结构 部首纟 属于纳笔画
来源:弓纤一词即由"弓"和"纤"两个字组成。"弓"是古代军事活动中使用的一种武器,绳索的细目栞头。"纤"是指纤维,纤细之意。两个字合在一起,形成了"弓纤",表示用于绑扎弓弦的细绳。
繁体:弓纖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汉字写法中,弓纤的写法并无太大差异。
例句: 1. 他用弓纤绑扎好了弓弦。 2. 请系紧弓纤,确保弓弦不会松动。
组词: 弓箭, 弓鞮, 弓术, 纤绳, 绳索
近义词: 弓弦, 弦索, 弦线
反义词: 船绳, 绕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