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半头帻的意思、半头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半头帻的解释

古时童子的头巾。《后汉书·刘盆子传》“ 盆子 时年十五…… 侠卿 为制絳单衣,半头赤幘” 唐 李贤 注:“幘巾,所谓覆髻也。《续汉书》曰:‘童子幘无屋,示未成人也。’半头幘即空顶幘也,其上无屋,故以为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半头帻”是古代的一种头巾,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服饰文化来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半头帻(拼音:bàn tóu zé)是古代童子佩戴的头巾,其特点是“空顶”,即顶部无覆盖部分。根据《后汉书·刘盆子传》的记载,这种头巾用于未成年的孩童,象征其未成年的身份(唐代李贤注中提到“童子幘无屋,示未成人也”)。

  2. 结构与象征意义

    • 空顶设计:帻的顶部缺少“屋”(覆盖头发的部分),仅包裹发髻周围,因此称为“半头”。
    • 年龄标识:佩戴者多为15岁以下的童子,成年后会改用完整的头巾(如“赤幘”)。
  3. 历史文献出处
    主要见于《后汉书》及唐代注释,如刘盆子“半头赤幘”的记载,表明其身份和年龄特征。此外,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引申为形容形象不整,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现代衍生义。

  4. 与现代解释的差异
    部分网络释义(如)提到“比喻衣着不整”,这一说法未见于传统典籍,更可能是基于字面意义的联想,需谨慎使用。建议优先参考历史文献中的原意。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后汉书》或汉代服饰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半头帻:一个古老的词汇

半头帻是一个古代汉字词汇,由三个部首组成:冖(mi)、毛(máo)、巾(jīn),共计十个笔画。

词源及繁体

半头帻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冠冕之物。帻在古代指的是一种带有纱巾的头环,用于正式场合或官员仪仗中展示身份地位。而半头则表示只戴上一半头环的意思。所以“半头帻”这个词可以引申为自命不凡、心存侥幸等贬义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半头帻的写法为「半頭帻」。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而半头帻这个词也没有例外。在古代,半头帻的写法为「半頭帋」。

例句

1. 他戴着半头帻,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姿态。

2. 那人自恃聪明才智,却不知自己仅仅是个半头帻而已。

组词、近义词与反义词

组词:半身帻、半面帻、半头冠、半头巾。

近义词:半吊子、极花好月圆、装腔作势。

反义词:真才实学、真本事、真才实料。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