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铅华的意思、铅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铅华的解释

[lead powder (used in cosmetics)] 用来化妆的铅粉

详细解释

亦作“ 铅花 ”。1.妇女化妆用的铅粉。《文选·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李善 注引 张衡 《定情赋》:“思在面为铅华兮,患离尘而无光。” 唐 刘长卿 《戏赠于越尼子歌》:“北客相逢疑姓 秦 ,铅花抛却仍青春。”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馀杭宗女》:“一女子可二十许岁,粉黛铅华,如新傅者。”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之二:“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

(2).用铅粉等物梳妆打扮。 宋 陈造 《田家谣》:“中妇輟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 钱锺书 注:“二媳妇忙里偷闲爱打扮。” 清 洪昇 《长生殿·倖恩》:“虽居富贵,不爱铅华。” 徐朔方 校注:“不爱铅华,不爱打扮。”

(3).借指妇女的美丽容貌、青春年华。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冶容媚姿,铅华素质,伐命者也。” 前蜀 韦庄 《抚盈歌》:“铅华窅窕兮穠姿, 棠公 肸蠁兮靡依。”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逼娼》:“老去病来缠,花谢岂重妍,曾擅 平康 铅华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铅华未谢,丰韵犹存。”

(4).借指青年妇女。 唐 卢纶 《七夕》诗:“铅华潜惊曙,机杼暗传秋。”

(5).指作画、写字用的颜料。引申为图画或文字。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 武昌 之扁青, 蜀郡 之铅华。” 清 赵翼 《春兰禁体和吕叔讷广文》:“粉气薰常借,铅华写未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巨来夙慧》:“闈中卷几万本,公皆披示,铅华纷披,无不中肯。”

(6).比喻虚浮粉饰之词。 清 戴名世 《与刘言洁书》:“君子之文,淡焉,泊焉,略其町畦,去其铅华,无所有乃其所以无所不有者也。”《新华文摘》1983年第3期:“艺术上如行云流水,自然清新,尽洗铅华。”

(7).比喻落花。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子规声好教人恨,他只待送春归几树铅华。” 清 孙枝蔚 《落花》诗:“狼籍铅华转眼中,依然蜂蝶趁香风。”

(8).比喻冷月的清光。 南朝 梁 陶弘景 《寒夜怨》诗:“空山霜满高烟平,铅华沉照帐孤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铅华"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双层语义内涵,具体解析如下:

一、物质本义 "铅华"原指中国古代女性妆饰使用的含铅化妆品。《汉语大词典》释为"用以妆饰的铅粉",其化学成分为碱式碳酸铅(化学式:$text{Pb}_3(text{CO}_3)_2(text{OH})_2$)。这种细腻的白色粉末自战国时期便应用于面妆,通过研磨铅块氧化后制成,具有增白提亮的修饰效果。考古发现证实,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妆奁中即存有此类化妆品实物。

二、文学引申义 在文学语境中,"铅华"衍生出"浮华修饰"的比喻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指出其引申为"表面的华丽装饰",常与"洗尽"构成固定搭配,例如:

  1. 白居易《长恨歌》"铅华不御得天真",喻指去除矫饰后的自然美态
  2. 王国维《人间词话》以"洗净铅华"评价纳兰词的真挚特质
  3. 当代文学批评中常用"铅华尽褪"评价摒弃浮夸文风的创作

该词的语义演变轨迹完整呈现了汉语词汇从具象物质到抽象概念的转化规律,其双重含义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与《现代汉语词源考证》中均有系统论述,体现了汉语词汇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网络扩展解释

“铅华”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1. 本义指古代化妆品 即含铅的白色粉末,用于女子面部美白。《抱朴子·畅玄》中“铅华素质”即指用铅粉修饰后的白皙容貌。这种化妆品在《敦煌变文集》描述的“灼灼娇姿”中也有体现,通过妆容突显美貌。

  2. 象征外在修饰 在文学语境中常引申为表面浮华,如《抱朴子》将“铅华素质”与“伐命者”关联,暗喻过度追求外在修饰会损害内在本质。清代珠泉居士《雪鸿小记》用“铅华”与天然“素质”对比,强调朴素之美胜过粉饰。

  3. 哲学层面的隐喻 道家文献常以铅华喻指世俗欲望,如《管子·势》中“素质不留”强调去除外在雕琢、回归本真状态的思想,与铅华象征的虚饰形成对立。

该词演变脉络清晰:从具体化妆品(物质层)→艺术修饰手法(文化层)→精神境界象征(哲学层),贯穿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天然”与“雕饰”的辩证思考。

别人正在浏览...

谙尝慠猛比屋可封策进常奴常月车辂嗔恼打赤膊打齁顶头银两都人蹲坑范史非时食负情覆查诃逐教言结懽解券鸡栗赍装军爵跨有联系业务连舆接席路奠卖官卖爵面如冠玉秘引蜜滓摸盲盲莫夜囊萤照书南离盘头譬谕寝门屈贾趋吉避凶枘凿方圆啬年诗林时世妆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收考书几硕明丝綫堂对痰核昙花佗心通完局无害鼯鼠无下五一六通知蟹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