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供桌的意思、供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供桌的解释

[altar] 祭祀时摆放供品的桌子

供桌上摆满了供果

详细解释

陈设供品的桌子。 明 叶宪祖 《北邙说法》:“俺这一班同僚,或在都城衙舍,或在衝要街衢。最不济,也在人家供桌之下,受些香火。”《红楼梦》第五三回:“ 邢夫人 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 贾母 供放。” 郑振铎 《大佛寺》:“佛前有好些大理石的供桌,桌上写着某人献上,也显然是新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供桌是汉语词汇中用于指代祭祀活动中陈设供品、礼器的专用家具。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定义,供桌特指“祭祀时摆放祭品、香烛等的桌子”,其形制多为长方形,高度略低于普通桌案,常见于宗庙、祠堂或家庭祭祀场合。从功能属性分析,供桌具有礼仪性与象征性双重特征:一方面作为物质载体承载祭品(如五谷、酒馔、果品),另一方面通过特定方位摆放(通常朝向神主牌位或画像)体现对祖先、神灵的敬畏。

《中国民俗大辞典》进一步指出,供桌在传统礼制中需遵循严格的材质与装饰规范,明清时期以楠木、柏木制作的雕花供桌为上品,桌面纹样多采用祥云、仙鹤等具有宗教寓意的图案。现代汉语语境下,该词的使用范围已扩展至泛指各类祭祀仪式中摆放贡品的台案,包括佛教供佛案、道教醮坛供案等衍生形态。值得注意的是,供桌与“香案”存在细微语义差异——前者侧重物品陈列功能,后者更强调焚香祭祀的行为载体。

(参考资料: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2. 中华书局《中国礼仪制度研究》;3. 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民俗大辞典》;4. 商务印书馆《汉民族宗教器物考》)

网络扩展解释

供桌是传统祭祀活动中用于摆放供品和祭器的专用家具,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供桌指厅堂中置于天然几前的长方形桌子,高度与普通方桌相当。主要功能是陈设香炉、蜡台及各类供品,常见于宗教祭祀、祖先祭拜等仪式场合。

二、历史演变

  1. 起源阶段:商周时期已出现雏形,早期用于放置酒器(樽)和肉类祭品,形制较为简单。
  2. 发展时期:唐代受佛教影响,造型逐渐精美;明清时期形成卷书式、翘头式、平头式等多种样式,雕刻工艺趋于复杂。

三、文化内涵

•祭祀象征:作为人与神明/祖先沟通的媒介,承载祈福纳祥的寓意。 •家具组合:常与天然几、八仙桌及扶手椅构成古典家具组,体现中国传统厅堂布局特色。 •文学意象:《红楼梦》等著作中多次出现供桌场景,反映其在民俗中的重要地位。

四、延伸含义

在成语中可比喻被他人牵制或利用的状态,如"沦为供桌"指失去自主性。

注:供桌摆放需注意方位,传统多置于客厅洁净处,现代家庭可根据空间调整布局。

别人正在浏览...

班序班资背信觇行差忒崇笃瓷实待道道奇递直斗耸敦逼渎污法后王凡裔法寺飞珠溅玉讽切風雲突變符台干姜格兰怪响果粥鼓员寒蒲侯波佳节乐而忘死流和騄骏律厤缕缕毛厕贸然猛怒目验猱升年寿陪厕峭讦企矩绕梁三日如汤浇雪沙浦申罚声价十倍生议首款手模私官抬迭条例司题准痛悼瞳神拓大妥协巫山一段云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