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公餗的意思、公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公餗的解释

鼎中的食物,君主、贵族所享用的盛馔。《易·鼎》:“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孔颖达 疏:“鼎折足,覆公餗者:餗,糝也。八珍之饍,鼎之实也……施之於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 汉 张衡 《司徒吕公诔》:“黄耳金鉉,公餗以盈。”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乙:“ 长安 四月以后,自堂厨至百司厨,通谓之樱笋厨,公餗之盛,常日不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公餗,汉语复合词,由“公”与“餗”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古代文献记载,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解析

“公”指官方或集体属性,“餗”本义为鼎中烹煮的食物,特指祭祀或宴飨时盛于鼎中的肉羹。《周易·鼎卦》有“鼎折足,覆公餗”之句,描述鼎足断裂致祭品倾覆的场景,此处“公餗”即代指宗庙祭祀的供品。引申为象征国家或集体的重要事务,如宋代王禹偁《拟拜屈突通为兵部尚书制》中以“公餗”喻指军政要务。

二、文化内涵

该词承载古代礼制文化,体现“鼎”作为礼器的核心地位。《周礼·天官》记载“祭祀共鼎餗”,表明“餗”与宗法制度紧密关联。唐代孔颖达注疏《周易》时强调“公餗”需“洁而不污”,反映古人对祭祀神圣性的重视。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公餗”属罕用词,多见于研究古代礼制、文献训诂的学术领域,例如章太炎《文始》从训诂学角度考释其字源流变。

(文献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周易译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公餗”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饮食、权力象征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公餗”指鼎中的食物,特指君主、贵族享用的盛馔。其中:

二、出处与引证

源自《周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此句意为:鼎足折断,倾覆了王公的美食,象征因能力不足导致重大失误,预示凶险。孔颖达疏注进一步解释:“餗,糁也,八珍之膳,鼎之实也。”

三、延伸含义

  1. 权力象征:鼎在古代是礼器,盛放“公餗”暗喻君主贵族的权威。
  2. 责任隐喻:成语“鼎折覆餗”引申为身居高位者若德不配位,可能引发灾祸。

四、其他解释差异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提出“公餗”可指代“国家财富”,但此解释未见于经典文献,可能是现代引申义。建议优先采用《周易》原始语境中的释义。

五、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文研究或讨论历史典故,例如分析《周易》卦象或古代饮食文化。

别人正在浏览...

拔拂摽身嶒崚稠饧怵然词致打脸挂须倒死吊运斗伙发愁发谋风量覆勘父祖膏场綉浍咕唧故例谷马砺兵花无百日红舰艇家族制度节乐静嘉酒痕军笳剧谈开发利用堪火阃术乐士怜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蛮蜑缪悠漰沛烹煮皮花屏声息气轻雷青龙舰亲冒矢石取便诎服曲棍球撒痴撒娇审干盛典慑惴势不可遏瘦鹤索强酴縻酒伪辞危朗唯物论文深文梓小姨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