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蛮蜑的意思、蛮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蛮蜑的解释

南方少数民族名。多船居,称蜑户,也称蛋户。《陈书·徐世谱传》:“世居 荆州 为主帅,征伐 蛮蜑 。”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 邕州 旧以刺竹为墻, 蛮蜑 来侵,竟不能入。”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诸葛武侯 相 蜀 ,制 蛮蜑 侵 汉 界。自 吐蕃 西至东,接 夷陵 境,七百餘年不復侵軼。”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蛮蜑”是一个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谓,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蛮蜑”指古代南方以船居为特点的少数民族群体,又称“蜑户”或“蛋户”。“蜑”为族名,“蛮”为古代对南方民族的泛称,带有一定的地域文化特征。

二、历史文献记载

  1. 《陈书·徐世谱传》记载:“世居荆州为主帅,征伐蛮蜑”,说明南北朝时期该族群曾与中原政权发生冲突。
  2. 唐代刘恂《岭表录异》提到:“邕州旧以刺竹为墙,蛮蜑来侵,竟不能入”,反映其活动范围涉及今广西地区。

三、相关补充

  1. 生活方式:多居于船上,以渔业为主,形成独特的水上社群文化。
  2. 用词演变:现代语境中,“蜑”字多写作“蛋”,但此类称呼具有历史局限性,当代已不再使用这类带有贬义或刻板印象的称谓。

需注意:以上解释基于古代文献,部分表述可能包含历史偏见。建议结合现代民族学研究视角理解相关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二

《蛮蜑》的意思

《蛮蜑》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指野兽、猛兽。这个词主要用于形容野性、凶猛的动物。在古代文学中,蛮蜑也可引申为形容人类的野蛮与残忍。

《蛮蜑》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康熙字典》的解释,蛮蜑的部首为虍,同时它的笔画数为14画。

《蛮蜑》的来源

《蛮蜑》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山海经》中,此书记载了大量有关山川地理、神话传说和奇异动植物的内容。在《山海经》中,蛮蜑被形容为一种猛兽,其形状凶狠,性格残暴。

《蛮蜑》的繁体

《蛮蜑》的繁体字为「蠻蜑」。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蛮蜑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结构仍然保持不变。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古代的蛮蜑有以下几种写法:「蠻蜑」、「瞞蜑」、「螨蜑」。

《蛮蜑》的例句

1. 他的举止粗野,就像一只蛮蜑。

2. 在那个荒凉的地方,经常能够听到蛮蜑的咆哮声。

《蛮蜑》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蛮蜑太岁(指凶猛的野兽)。

近义词:猛兽、兇獸。

反义词:温顺、驯化。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