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嶒崚的意思、嶒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嶒崚的解释

高而险峻貌;不平貌。《文选·张协<七命>》:“既乃琼巘嶒崚,金岸崥崹。” 吕向 注:“嶒崚……险高貌。” 明 刘基 《长安有狭邪行》:“嶒崚磨为光,窊坳辗成渠。” 清 黄景仁 《八月十六夜登景阳阁》诗:“内桥东去 冶城 西,杰阁嶒崚望眼迷。”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嶒崚”应为“崚嶒”的倒序写法,实际使用中以“崚嶒”为规范词形。该词为汉语双音节连绵词,读音为léng céng(或 líng céng),具体含义如下:


核心释义

  1. 形容山势高耸突兀
    用于描绘山峰陡峭险峻的形态。例:

    • 南朝沈约《钟山诗应西阳王教》:“崚嶒起青嶂”。
    •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以“崚嶒嵯峨”形容山势。
  2. 比喻人品特出不凡或刚正不屈
    引申为对人物品格、风骨的赞美。例:

    • 秋瑾《宝剑歌》:“侠骨崚嶒傲九洲”。
    • 明·温璜《弟子问》称文章需有“意象崚嶒”。
  3. 形容人体瘦削、骨节分明
    多用于描写消瘦或骨骼突出的样貌。例:

    • 梁斌《红旗谱》中“骨节崚嶒的大手”。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广韵》《汉文学史纲要》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嶒崚》的意思

《嶒崚》(cēng líng)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山崩地裂的声音或者巨大的响声。

拆分部首和笔画

《嶒崚》是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为山(山字部首)和岩(石字头部首),它一共有13个笔画。

来源

《嶒崚》起源于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见于《汉书·裴秀传》。在古代,它用来形容山崩地裂或者巨大的声响。

繁体字

《嶒崚》在繁体字中保持不变,仍然是「嶒崚」。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有多种汉字写法,对于《嶒崚》,古时候的写法较为简单,通常只用一种写法,即「嶒崚」。

例句

1. 山体崩塌,发出了巨大的嶒崚声。

2. 那场爆炸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嶒崚声。

组词

1. 崚嶒:形容声音高亢、洪亮。

2. 崩崚:形容山体崩塌、产生巨大的声响。

近义词

1. 轰隆:形容巨大声响。

2. 震撼:形容强烈的震动或冲击。

反义词

安静:与嶒崚相反,表示没有声响或者平静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