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咬住对方射来之箭的箭头。
“嚙镞”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嚙”(同“啮”,niè)和“镞”(zú)组成。其含义需从字源、文献用例及文化背景综合分析:
字义解析
词义考据
“嚙镞”在典籍中多指“以齿咬箭镞”,用于描述古代射艺中的特殊技艺或典故。例如《酉阳杂俎》记载飞将军李广曾“啮镞辨真伪”,通过咬箭镞判断敌箭来源。此用法凸显武艺高强与临危应变之能。
文化引申
该词在文学中渐衍生出“以巧制险”“绝处逢生”的象征意义。如清代笔记《池北偶谈》以“啮镞之法”比喻化解危机之智,体现古代军事智慧对日常语汇的渗透。
需说明的是,“嚙镞”属生僻词汇,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低,其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3卷第1128页,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修订版)相关词条。
“嚙镞”(niè zú)是一个源自古代武术的术语,字面意为“咬住箭镞”,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此词在现代使用较少,更多作为典故或成语出现,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象征意义。
哀苦倍程徧舞彪被别号冰淇淋碧遥遥常然车流俦擬垂曜旦儿点将録钓杆斗转非刺服远果子酱骇鷄红鰕煎迫角剑蛟兕靳薄京城氏激衷桊桊绝对巨观军革可怜生灵鼓灵味乱云谋虑濮鈆清官轻脱髷髻麴秀才人穷智短三蛇七鼠三酉身干适民鼠窜狗盗书具停停当当同计痛恶头班托跋五禽戏香火姊妹献谋宪役遐视邪道夕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