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商搉的意思、商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商搉的解释

亦作“ 商榷 ”。商讨;斟酌。《文选·左思<吴都赋>》:“剖判庶士,商搉万俗。” 刘逵 注:“《广雅》曰:商,度也;搉,粗略也。言商度其粗略。”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儒庠恣游息,圣籍饱商搉。” 清 黄遵宪 《寄和周朗山》:“各平湖海气,商榷共登楼。”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四二年七月》:“遂与彼辈曾至 苏家桥 者商榷,成一新路单。”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商搉”是汉语词汇,通常作为“商榷”的异体字使用,含义为商讨、讨论或斟酌。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核心含义
    指通过讨论、衡量来达成共识或调整意见,常见于学术、文化或政策等正式场合的交流。例如:“商搉万俗”指对不同风俗的探讨()。

  2. 字形与异体
    “商搉”可写作“商榷”,其中“搉”本有敲击、研讨之意,如《说文解字》注:“搉,敲击也。”但在该词中偏重“研讨”的引申义()。

二、文献与用例

  1. 古代文献

    • 《文选·左思<吴都赋>》提到“商搉万俗”,刘逵注解为“商度其粗略”,即通过讨论粗略衡量事物()。
    • 唐代韩愈、孟郊的《纳凉联句》中“圣籍饱商搉”,指对典籍的深入探讨()。
  2. 近现代用法
    清代黄遵宪诗句“商榷共登楼”,以及阿英的日记中“商榷新路单”,均延续了商讨、规划的语义()。

三、用法扩展

四、总结

“商搉”属于较正式的书面用语,多用于学术或历史文本,现代更常用“商榷”。其核心是通过交流与衡量达成共识,兼具“商讨”的互动性和“斟酌”的细致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商搉

商搉(shāng cuō)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商和搉组成。商的拆分部首是口,搉的拆分部首是手。商的笔画数为5,搉的笔画数为11。

来源

商搉源自《说文解字》,是由商与搉组合而成的词语。商又可解释为「店铺」或「商业」,搉可解释为「拿着」或「举起」,因此商搉的意思可理解为「拿着商品出售」或「经商」的意思。

繁体

在繁体字中,商搉的写法为「商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商搉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体。例如,商的古代写法为「仿»欣一刂」,而搉的古代写法为「敩颳攴攵京」。

例句

1. 他的父亲经营着一家小商搉店。

2. 她在市场上穿着华丽的服装,展示着她的商搉技巧。

组词

在商搉中,商和搉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字使用。

商的其他组词如商业、商店、商标等。

搉的其他组词如搉拿、搉起、举搉等。

近义词

商搉的近义词可以是经商、买卖、贸易等。

反义词

商搉的反义词可以是消费、消耗等。

别人正在浏览...

傲睨白芨暴厉别派场磙饬驾楚飵淬刃黕点达庄貂蟟东枢福禄双全高轩广内贵易交行同狗彘黄化讙叫魂消护翼夹墙假似借润精唇泼口警耗鶄庄九垒九旒苛烦箜篌引老交情流沉论帖卯君面地密付明章明字器异群策群力去甚去泰软懦蕊苑如饥如渴三拳两脚沈浊受射守冢双梭树伪退敌讬辞踠地魏观未来生污亵香栾小楷隙驹